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0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行走在这块麦地中,聆听苏格拉底智慧的语言,去寻找那——(齐读课题)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这三句话入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导入言简意赅,同时也醒目地提出了学习方向,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入手,展开教学。】

  二、解读第一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

  ”只许进不许退” 背后有什么深意?用上所学的名言阐述你的理解。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

  出示:苏格拉底 (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给学生自主训练的平台,为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搭建有力的平台——用名言阐述自己的理解,学以致用,为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创造了最大的可能。】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 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4、 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7、随机采访麦地里的小麦,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颗粒饱满的;比较瘦小的;准备嘲笑的;摇晃脑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身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隐藏的东西,在“我是两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麦穗”,两次角色的变换中,他们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认识;“为弟子提建议”这一环节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与文本的主角对话,不断地叠加、强化真切的体验,使之聚集、生发出新的深刻的认识。】

  四、解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 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 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

  3、 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学生的情感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此时的角色变换已超越了“角色变换”本身的含义,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或名言,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

  六、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学着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的例句说一说。

  2、积累诗句:

  明日歌(节选)

  金缕衣

  3、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听说读写”的训练,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空间大,易表达。既联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强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教学反思】

  每次翻阅教学杂志,点击教学网页,一股“简单语文”的清新之风就会迎面扑来。拜读、参研、深思……语文课简简单单教,扎扎实实练,追求简单而有效,回归本色语文,就成了我本次公开课《最大的麦穗》的指导方向。

  一节课下来,感悟颇多:

  简简单单教语文绝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而是追寻着语文教学的真实,一种真真实实地引导学生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寻求着语文教学的朴实,一种朴朴实实地引领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展现着语文教学的平实,一种平平实实地启发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体现着语文教学的扎实,一种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训练的过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语文教学追寻的简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样的语文,是有效的简单;这样的简单,有丰富的内涵。

课堂上,你走近学生,蹲下身子,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他们回报你的是一个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崭新天地!

  ——学生做弟子,教师采访:师生关系是形与影的自由亲和,是声与响的相得益彰。

  ——学生做麦穗,吐露心声:他们的理解充满善意的灵性,闪耀创造的光芒,擦出智慧的火花。

  ——教师范例,联系生活理解文本,学生跟进,与课文共舞: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生发无限的活力和生机;教师与学生的见解产生“交融”,愉快轻松中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柏拉图的名言引路,学生写自己的名言: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落实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学生在字里行间中自由生成,真情流露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感悟与创造性理解。

  可见,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谛听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虫蚁鸟兽的欢歌、云里风里的消息;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开掘潜能、催发真情、激荡憧憬;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个性飞扬、创意无限!你追求简单、有效的语文课堂吗?那么不要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让对话的心灵自由飞翔,为他们留下一片葱绿的情感、思想和智慧,你的课堂定会呈现快乐的“百花齐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05:5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朗读,体会感悟文意. 

2.通过语用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 

2.师生互动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每个学生的课本。

2.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一)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幻灯片)让学生看阳光照射下的金黄的麦地情景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同学们说是麦地,在这无际的金黄的麦地中能找到最大的麦穗吗?教师板题。

2.启发谈话,简介作者: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去教育他的学生们。你们想知道他的学生们是怎样做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提出要求,自主探究。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3边读边想,想办法弄清上面提出的问题。

4找出难读的难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自己感悟体会。

5.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的不准的字音。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惋惜:同情别人的不幸,对某些不如意的事感到遗憾。

错失良机:错过了良好的机会。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3.指名让学生读课文,分段说段意。

(四)师生互动,抓重点句,精读感悟

1.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从开始到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引读:在这麦子成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地多引人注目啊!你看,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来摘麦穗来啦!可他是有要求的。

2.看情景图(幻灯片) 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那么,弟子们去麦地摘最大的麦穗,是怎摘的?结果怎样呢?来,我们再走进课文。(学生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朗读体会。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4.老师引导学生读苏格拉底的话:“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五)结合课堂实际,教师小结。

老师小结:是啊,真正最大麦穗的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人的一生仿佛也是这样,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不失良机,把握眼前的机遇,才是实在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字、词、句),抓重点句引导学生理解,结合实际深入理解明白,抓住时机,把握眼前的机遇,才能有收获。

课后,学生很有感触,明白了不失良机,把握机遇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5:05:31 | 只看该作者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诸城市文化路小学           张术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三个目标维度,结合六年级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特点,设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识记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合作的意识与习惯;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资料的习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检查自学、交流材料的环节;交流汇报时,学生基本能畅所欲言,但限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适时点拨补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
基本教学思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努力营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一个广阔而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交流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
2、谈话导入新课。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     自学课文。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2、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         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共同交流:
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
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
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
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         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朗读这一段。
六、         指导生字书写。
七、         巩固性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页上。
4、阅读交流:
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受到什么启发呢?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应该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   
5、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交流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
三、出示有关机遇的名言警句,学生熟读记诵。
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3、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4、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四、佳句积累。
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记在积累本上。
五、布置拓展性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学习感受。三百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让他的学生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学生们在经过一番挑挑拣拣之后,不知不觉地走到了麦垄的尽头,却发现自己竟然两手空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觉得效果还不错。
一、换位思考
    在学生为弟子们错失良机而惋惜的一刻,让其进行角色转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学生站在被错失的“麦穗”的立场,自然而然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说:“唉,何必犹豫不决呢,我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至少我是你现在值得拥有的呀!”有的学生说:“快回来!快回来!我就是你要找的最大的麦穗呀!”着急,痛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体会奠定了感情基础。
    在学生理解了不可错失良机,在善于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麦地,当一回现代的“求悟者”?“如果你也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让你再一次以同样的要求去摘麦穗,你会怎么办呢?”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有的学生认为可以边走边比较,不可“埋头苦干”不问世事;有的学生则认为机遇虽然难得,最大更是难求,但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精心培育,让自己手中的那个“麦穗”变成“最大”的。
二、内化迁移
    当苏格拉底语重心长地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学生们终于从中明白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的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苏格拉底通过让学生找“最大的麦穗”来教育他们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不会错失良机,虚度光阴,一无所获。正如:一位名人说的:“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学完这篇课文,学生们都很有感触。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也找到了“最大的麦穗”。于是用格言的形式来倾吐自己的收获: “机遇在自己的手中,要及时利用它;不然会一事无成,变成千古之恨。” “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就看你怎样去把握。” “把握机会,好好利用,一旦错过,永远也找不回来。” “抓住当前的一分一秒,就相当于抓住了机会。” “机遇是无价之宝,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要白白错过,而要紧紧抓住。” “机会只有一次,好好把握,切莫错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0: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