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4 10:15:51
|
只看该作者
《 七律·长征 》教学反思
周佔弟
诗歌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大难点,这次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课给了我一定的信心。
这节课,在师傅的指导下,我采用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分初读、精读、美读三个活动进行教学。回顾这个课,让我最满意的地方是,用清晰有条理的思路,分多个层次进行朗读教学,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充分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这种情感的收获是学生自己在诗歌的朗读理解中得到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生硬灌输。
回顾这节课,我基本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从精读部分学生谈话面、以及美读部分,学生对诗句该用哪种情感来读,这两个环节看出,学生很好地读懂了长征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及诗句中包含的心情,和红军不畏困难、英勇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由于学生对长征不太熟悉,我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加深了解,播放视频给他们直观的感受,从而学生也能很好地品读出“暖”和“寒”的深层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但是,我的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最严重的一点是,我没有准确把握诗歌的基调,这首诗的基调的豪迈、激昂的,体现的是毛泽东及红军的喜悦之情和不怕艰难的豪迈气概。但是,我整节课仅仅停留在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铺垫阶段,一味地让学生品读长征有多难,而重点的却没有“点题”。
其次,我运用的是非语文手段突破重点,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立足文本,透过文字感悟文本的内涵,体会诗歌情感,没有很好地发挥诗歌本身的“诗味”,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最后,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诗歌,没有要求学生当场背诵诗歌,这给学生留下了课后的学习压力,也没有发挥“趁热打铁”的功效。我应该抓住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解决诗歌背诵的难点。这首诗,我可以从诗歌的结构上分析:首联开篇明志——不怕难、只等闲,颔联、颈联分别从山水两方面呼应开头,尾联再次明志抒情——喜!
这次诗歌教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收获,但我知道诗歌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因此“吾将上下而求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