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8 09:43:48
|
只看该作者
《日月潭》教学反思及相关资料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背诵上学期的新《三字经》: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从台湾风景导入《日月潭》。然后抓住日月潭美在哪儿来引领学生在“读品课文”。
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利用简笔画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这改进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这节课的语言是相当美,但孩子年龄小,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限,所以应该配上多媒体课件,孩子边读边品,欣赏后再读再品,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把“情”激发出来。
2、台湾,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陌生,是因为它离我们它遥远,它始终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说它熟悉,那是因为,生活了那么多年了,一直觉得台湾就是我们的一部分,关于它的故事很多。因此我觉得,教学本课时,应该事先让孩子们去搜集一下有关日月潭的资料。这样,尽管没有看到日月潭,也能为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感受日月潭的美丽打好了基础。
日月潭相关资料简介:
1、日月潭是台湾最负盛名的观光胜地,也是祖国大陆游客十分向往的地方。日月潭地处台湾中部山区,具有独特的湖泊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原住民文化。近年来,日月潭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使这一古老的风景区焕发了新的活力。
日月潭昔称水沙连,因潭景雾薄如沙,水波涟涟而得名。日月潭风景区位于南投县,是玉山和阿里山涧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平时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光华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来源。潭面景像万千,是台湾省出色的天然大湖。
日月潭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而湖水又静静的,蓝蓝的,像一面镜子,反周围的山色倒映在湖里。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里的景色也不一样,变来变去,就像传说中的仙境。
2、传说:根据历史事实、地方古迹、社会习俗等演绎出来并广为传播的故事,经过剪裁、虚构、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传说起源很早,是一种集体文学创作,由口头流传,经过众人加工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3、阿里山:观贯台湾省本岛西部,在玉山以西。海拔1000~ 2500米,为年轻褶皱山。
4、传说中的龙是什么动物
有这样一首歌: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我们还说,龙腾虎跃,龙凤呈祥,似乎地球上真的出现过龙这样一种动物。但是考古学家却认为,龙实际上是一个想象出来的动物。不仅是中国,不仅是东方,西方也说有龙,否则英文中就不会有“dragon”这个词了,那么,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从各种各样的图案上来看成像是一种爬行动物,殷商时代的像形文字中,龙字只不过是在蛇字的头上加了角而已,所以,龙的原形可能就是蛇。那么,人们为什么不直接采用蛇作
为一种威力的象征而要想象出龙呢?
原来,造就龙这样一种庞然大物的背景是发达的河流资源。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水利工程一般极不发达,像中国的黄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经常要发生洪水泛滥的灾害,迷信的人们通常会认为是人类触犯了神灵导致了上苍的惩罚。这时候,小小的蛇虽然无法满足大家的想象,于是,人们便以常出现在水里的蛇为雏形,创造出了威力无比的龙来。
其实,在有些国家,蛇直接被当做一种图腾而受到人们的敬仰,我们的邻国印度就至今还崇拜着蛇,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印度拥有蛇类王国中的巨无霸——眼镜王蛇的缘故,这种蛇连大象也不怕,印度人自然不必费神再去创造一个虚无缥缈的动物,蛇就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象征,所以,即使是象征王权的圣蛇,实际上就是眼镜王蛇的模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