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教学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7:4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教学总结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紧迫任务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在具体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同学对历史都是死记硬背,有时甚至根本不理解历史事件中的意义,要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首要任务就应当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那么,我们该怎样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呢?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我有以下的几点方法:
    一、史论结合.培养科学精神
   主要做法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学生从背课文大段文字、把老师从繁琐冗长讲述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归纳总论点,找出分论点,并寻找支撑论点的论据,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的含义及理解。使学生活增加了思维含量,学生不是背课本,而是思考和研究课本,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而且只有这样的学习。学生才会越来越有兴趣,能力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用客观事实说话的科学精神。
    二、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捷克著名学者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当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在传授知识时,不追求知识的数量,而追求知识的质量;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时,不是只把结果给学生,而应把得到结果的方法教给学生。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处理好教材内容,把握住教材结构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重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传授方法的实用性,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让学生独立学习和鼓励动手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的传授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但也可导致学生依赖性增强,不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因而有必要让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并动手实践。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激起学生的首创性和探索性。”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告诫:“在学校……讲堂功课固然重要;自动学习,随时注意发现求学的门径和学问的兴趣,更为要紧。”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历史问题,并将结果动手写出来,是历史思维的最终结果,也是衡量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高低的主要尺度。在这点上教师无法包办代替。因此教师应开放课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节时,教师布置了两个思考题:(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而后回答。有的学生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状况对比,认为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生产发达,而中国处于封建统治末期,危机四伏,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国家富于侵略和掠夺,是其本性”的认识;有的学生从中国落后的原因分析中,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有的学生从战争进程中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有的学生认识到除了政治腐败外,经济技术落后、军事指挥失误等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些认识问题的角度虽不同,观点也不尽一致,但是学生各抒己见,据理力争,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性激发起来了,其创造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或需要对较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和历史结论进行分析、阐释和论证时,往往用自己的劳动代替了学生的实践,生怕学生驾驭不了,解决不好。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尤其是遇到复杂历史问题时,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罗曼·罗兰语)。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尝到了劳动的甜果,就更有意生的主体作用是历史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思维能力既不能靠教师“灌”进去,也不能靠学生“背”出来,而是依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最终成为个人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的同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景,并从多角度设计认知性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另外,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注意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这是一大失误。事实上,兴趣是激发学生求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积极思考。而作为一种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以自己的才华、热情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关心、爱护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利于对学生进行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
  总之,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掌握多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学习、掌握、运用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不断实践、不断改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10: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