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8 10:06:1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一年级语文备课组记录
时间:10月22日(星期三)
地点:办公室2
主持人:于金娥
记录人: 于金娥
出席人: 于金娥 刘昌娟 郭美芳
备课课题: 人有两个宝
中心发言要点:
1、人有两个宝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教学准备:课件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板书设计: 双手(做工)
人有两个宝
大脑(思考)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课题:小朋友,请大家猜猜,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人的本领最大)是的,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走的大路,还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都是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板书:人 rén
“人”,生认读汉字。))小朋友们肯定很奇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 揭题: rén yǒu liǎng gè bǎo
(人 有 两 个 宝)
2、 名看拼音读题。
3、师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回答提醒学生读时强调“两个”,“宝”是指“宝贝”)你又有什么小问号要问呢?(人有哪两个宝?)
4、小问号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各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或问问周围的同学。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相机正音(特别注意双手、大脑、做工、思考、创造的字音)。
2、识逗号和句号,并数一数。
3、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你能读哪句就读哪句。相机正音:双手(都是翘舌音)、做工(前平舌音)、创造(前翘舌音、后平舌音)。
4、与同桌互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四、诵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第一句。
⑴范读。
⑵领读。
4、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习。
(1)学生边听边想。
(2)听后回答。
(3)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4)跟老师读,重读“两个、双手、大脑”
(5)齐读。
五、学习生字
1、 自主合作识字
(1) 小组合作识字: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能不能自己学会记住它们?小组同学来合作学习,哪个字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伙伴,难记的字向小老师请教。
(2) 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老师相机帮助分析,对学生创造性的记忆方法进行表扬、鼓励。)
如:人(两笔写成,一撇一捺。)个(人字头下加一竖)大(一横中间站个人)……
2、 指导写字
(1) 让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说一说哪些字认为比较难写?
(2) 与伙伴展开讨论:这些难写的字怎样才能写好?
(3) 汇报交流,相机对难写笔画重点指导。如:手:起笔是撇,稍平。
“人、个、大”中撇的写法:起笔要轻,捺要有脚,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笔写脚尖。
(4)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5) 反馈交流,师生一起评价。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人有两个宝,人有哪两个宝?
2、游戏:龙中探宝
(在恐龙身上设迷宫道,把生字写在迷宫道上。)
1、回答。
2、做游戏:从恐龙嘴进去,走迷宫,读词语,最后从尾尖处出来,谁读得正确、流畅,谁取的宝就多。
二、读讲儿歌二、三句
1、学习第二句。
①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小问号了——人有哪两个宝呢?(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相机用投影打出书上68页图帮助理解)
②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2、学习第二句
①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用投影打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句式)想想我们的双手还可以做些什么事?
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③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b、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①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创造,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的创造。)
b、请学生谈一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③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④指导朗读第三句。
⑤感情朗读第三句。
⑥、跟老师读,齐读。
三、指导背诵全文
1、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1)自由背。
(2)个别背。
(3)齐背。
(4)、表演背(可根据文意自由编排动作)。
4、 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5、 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四、拓展练习
1、阅读拓展。
教师讲《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故事。
思考:⑴鲁班爷爷是根据什么发明锯的?⑵鲁班爷爷为什么能创造发明锯?
2、课堂小结:让我们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1)带着问题听故事。
(2)讨论得出:鲁班爷爷不但用手做工,还会用脑子思考。
五、指导写字:手、工、用、又、才
1、记忆字形(投影演示)。
2、指导写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时,教师行间指导,并帮助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同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探讨与争鸣:
郭美芳:
书上的插图挺丰富的,在教学时也可启发学生的看图想象.
于金娥:
这篇课文将叶圣陶先生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编入了教材。当学到最后“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时,对于“创造”这个词,作为小学生,他们又会如何去理解呢?陈老师在课中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去理解“创造”,从工人、农民说起,能谈到自己将有什么创造就更好。
二是引入“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的故事,通过故事进一步将创造引向深入。
如果能将两个环节紧凑些,合成一个环节,从故事引出“创造”,再来谈创造,或许更有效地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获取知识。
刘昌娟:
1、借助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之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对课文有一初步感知。
2、以游戏的方式认识生字,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富有情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