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周低段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12月3日(星期四)
地点:办公室1
主持人: 刘昌娟
记录人: 刘昌娟
出席人: 于金娥 刘昌娟 左蓓蕾 杨梅 张庆红 施洁莉 巢爱娣 刘霞 王明华
中心议题: 学习文章《寻找语文教学的真金,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
活动内容
寻找语文教学的真金,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真金(语文:读书作文)
语文本身的丰富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长期以来,“文以载道”,语文教学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包括情感的熏陶、品格锤炼、意志的锻造、习惯的培养林林种种,凡是能挂上钩的统统挂上,语文一直承载着太多太重的东西,语文教学有被利用的感觉。加上教学的不断改革,忽东忽西,忽左忽右,还有各种流派的纷争,老师们有许多困惑。我们为什么要教语文?语文教些什么?我们怎么教语文?让我们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来稍加思考,也许对我们的教学有点帮助。
1、课标的阐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仔细阅读这段话,说得简单些,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口头与书面),在阅读与表达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说得再简单些,就是三个关键词:读、写、 语文素养。他们的关系应该是:在读和写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在读和写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基本活动就是学生的读和写。在众多的任务和责任面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首先完成最基本的任务,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首先做好只有语文上能做而别的学科做不了的事情——让学生学会读和写。不然,我们虽然做了许多事,但吃力不讨好,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社会课、科学课、艺术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所以,语文课首先老老实实地上成语文课吧,让学生学会了读和写再考虑别的事吧,况且,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那些我们想要渗透的东西也许已经渗透了,想要发挥的功能也许已经发挥了。
2、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个问题)
3、另外的理解(或说法):教经典、教文化、教语言、教方法、教做人……
(二)坚守(我们关于语文的认识)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课程改革的本体在课程内容,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就应该是语文课程内容 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和调整,这几乎是常识性的命题.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一次语文课程改革,这个问题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实际上,不管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不管是在语文课程层面还是在教学层面,不管是整个语文教学还是一个单元 一节课,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比如数学课,教什么,直接反映在教材上,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中,在教师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在学生开始学课文之前,他们是不知道的.
2、两个问题:
(1).我们没有区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我们误认为“教材内容”就是“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
(2.)我们没有区分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误把教材的原生价值当作教学价值.
3、后果是:
(1.)架空语文课程与教学,使语文课程和教学浮在半空,上不能上,下不能下.
(2.)迫使语文教学走向泛化,语文教学失去自己独特的学科内涵,成为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实体的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科目.
(3.)在实际的语文课程中“垃圾知识”泛滥,该教的没有教(因为根本没有),不该教的教得太多(因为只有这些东西可教)
(这种教学内容的虚无与陈旧使语文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的积极意义和可能的 成果化为乌有: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因没有与之对应的内容支撑而不能落实,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也因为失去所依而走向形式化,表面化.)
低效的原因可能还是没有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江西师大中文系余应源先生说,现在的语文课已成为汉民族语文教育数千年来,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来,解放后语文课五十七年(文革十年除外)来最差的语文教学。(危言耸听吗?可能想想我们教学的结果也差不多)
4、语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下规律
(1)厚积薄发——语文教学的远期效应
(2)难易不序——母语学习的特点
(3)不求甚解------语文教学的特质
(4)发展书面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5)先用后理------语文教学的原则
(6)模仿------学习写作的有效途径
5、人文性:
(1)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阅读心理。
(2)要让学生更聪明,更智慧。
(3)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具有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简单的道理。教育应该是浸润,是滋养。(例:《二泉映月》《天鹅的故事》)
……
语文教学的高效不是单纯指花的时间少,而是看在单位时间里,做了多少有助于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事情。
教师在课堂上是可以告诉,可以讲解的。
教学目标不能一味地根据学生的基础就低,要适当地提升。(教师有多高,学生就有多高)
多元解读一定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之上。
语文教学要走个来回——不仅仅关注理解,也要关注表达。作文教学要渗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理性与感性要融为一体,读写能力的训练(理性)是寓于感性的教学之中的。语文课不仅要好看,更要实用。
语文课堂教学要精心预设,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有精彩有效的生成。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语文性”的生成点。
语文课应该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勾画,评注等)。
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动笔,要发展学生指尖上的智慧。
课改与抓教学质量是不矛盾的。如果觉得矛盾,不是错误理解了课改,就是考试本身存在问题。语文课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要落实字、词、句、章方面的要求,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具有“考试”的能力。
不赞成一些流行但不够科学的提法:诗意语文,对话型课堂等等,语文教学内涵很丰富,这些都无法准确定义。语文课堂应该是对话型的,是诗意的,是智慧的,是.……
不赞成流于形式的某些做法:
初读课文就分小组,每人读一小节,美其名曰——合作学习;
自己应该能读懂的,也要4人讨论,美其名曰——合作学习;
只需个人读、画的,还要几人完成,美其名曰——合作学习;
透过文字可以读懂,硬要来番表演,美其名曰——合作学习;
讨论时间并不充分,仍是个别汇报,美其名曰——合作学习;
合理使用多媒体画面。(语文课上,学生面对的是文字,我们要培养的主要是学生阅读文字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文字给学生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我们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无限的充满无穷意味的文字空间按教师的意志变成有限的画面,换取课堂上表面的繁华,那么,我们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是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当然,我们不否认用得恰当适时的,帮助了学生的理解,丰满了学生的想象。确实需要时,我们应坚定地使用。但我们运用时还是应想一想,用课件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不需要用,怎么用,什么时机用。)
读的内涵很丰富,课堂上各种外显的读要有度。要培养孩子静心读书,潜心读书的品质。
语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师的生活。语文教师最大的魅力是语言的魅力,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己。语文教师就是语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就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语文课上,教师要用心用情,但不主张太激昂。语文教学应该柔和些,我们主张“春风化雨式”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方式。
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要真实,要真正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对学生得评价要真诚,要实事求是。
(三)探索(我们的实践)
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宣传课改精神,传达我们的思考,坚守语文教学阵地。
1、针对性的教学讲座。
2、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教研课。(散文、诗歌、说明文、寓言、神话、练习、复习课……凡是教师要上的课,教材中有的课,我们都进行展示;同课时教学,全过程教学,同课异构)
3、多种形式的研讨。网络教研;专题论坛,主题教学研讨等
专题研讨,辐射面上教学。“科学识字”教学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个性化作文”的研究,“有效语文教学”的研究等。
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引领作用。
我们相信:恩泽天下是语文!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不是异化的生活,应该是人的生活!
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生活,不是异化的生活,应该是人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