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6 08:17:59
|
只看该作者
反思
听长辈们说过:“在课堂上,老师就像一个京剧演员,在舞台上要投入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力倾力演出,调动起全场的气氛,让台下的观众尽快的融入到剧情中。”回想自己的这堂课,我觉得自己没能做到倾力演出,投入的还不够。
整节课下来我没能让自己投入到文本中,投入到课堂的行程中,投入到与学生的交流中。机械化地在教学,而没有放开自我,这样也仿佛把学生给牵制住了,他们就像一只只被绑着翅膀的鸟儿,想飞却飞不起来。造成了在本节课上的多次撞礁。
第一、教学机智上。记得,当**同学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读的很好,我想让全班学生一起读,我便抛出一句话:**同学读的真好,下面请大家按她的方式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按她的方式”实在是太含糊了,说的也不太确切了。应该先让学生评一评**同学读的怎么样,好在哪里啊?……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个整体的认识,读起来可能会更好。本节课上有好几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是我并没有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忽略了个体。上到一半的时候,**同学突然不由自主地张开双手大声地打了个哈欠,似乎是真的听腻了这节课。全班同学都朝她望去,当时的我虽然有点尴尬,面对这种令其他学生有点骚动的场面,我却无动于衷。如果当时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中。也许就不会出现学生一时的动乱。“**同学刚才打了哈欠,不知道我们大家喜欢的大熊猫困了的时候会不会也伸伸懒腰打哈欠呢?大家不妨回去查查资料。”这样既能够转移学生注意力,又能够重新回到教学中。所以说“教学无小事”,别看是一件小小的事它都能让平静的课堂激起一阵波澜。而作为老师更应该学会机智地平息每节课中出现的意外的波澜。
二、本末倒置。《活化石》是带有科普性的一篇文章。但是面对得是低段教学教学设计是我忽略了这一点。相对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完全没有接触过与之相关的资料。教学应该站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来进行,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可是学生缺少这种基础,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明显觉得很累,都是我说的比较多,学生能知道的,和能说的很少。在这里头我混淆了本课的教学,我把本节课上得像在介绍“活化石”的常识课,花了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解析了文中有关活化石的信息以及交流课外的其他信息。使其缺少了语文课上应该有的一些内容。特别是本节课上让学生读的机会很少,都是一带而过。如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读,比如小组赛读,评读,指名读,赏读等,我想这样可能会让这节课更出彩。毕竟在低年级当中课文朗读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最喜欢展示自我的方式之一。但是在这节课上我忽略了。所以达标完成也不是很好,完全做了一节表演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