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0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乌塔》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3:5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乌塔》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热情、活泼;有爱心;胆大心细;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评析】
  
  陈晓录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具体体现在: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
    陈老师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
    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
    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1:13 | 只看该作者
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席梦思,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经精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朦胧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署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你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第二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她晚上要坐火车去波恩。她还认真的告诉我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1:03 | 只看该作者
《乌塔》是人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个人漫游欧州的事。课文内容很浅显,但所揭示的“少年儿童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要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的主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一聊旅游的话题,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生:我最喜欢旅游!

  师:为什么?

  生:旅游使我们既欣赏美景,又增长了见识,每年暑假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去旅游。

  (这时,很多学生在窃窃私语,谈论旅游过的地方,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生:我不是太喜欢!

  师:为什么?

  生:有一次,是前年暑假吧,爸爸带我登泰山,我一不小心滚下台阶,差点摔死了。现在想想还害怕……

  (同学们都望着她,几个"调皮蛋"还笑起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生:老师,我敢一个人去旅游!

  师:(很有兴趣地)说说看,你都去哪些地方了?

  生:四方山、艳湖公园的塔山……我觉得一个人去旅游真有趣。

  师:不错,关于旅游,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生:老师,你对旅游有什么看法?

  (我刚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一个调皮的男生插嘴问道。本来我是准备在教学的最后要讲个人的看法的,不料这个小家伙现在就把皮球踢给了我!同学们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我只能接招了。)

  师:是的,每个人对事情都会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家一起交流,会使我们把事情看得更全面,认识得更清楚。说到旅游,我认为,它既可以让我们饱览无限风光,又能让我们增长见识,是一举两得的事。


〖反思〗

  我很得意自己没有被这个小小的意料之外搞乱阵脚,相反,我觉得老师及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心理支持,会与学生产生更好的心理沟通,会使课堂更和谐起来,就本节课来说,它会对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起着巨大的支持和鼓励,随后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


〖片断二〗

  师: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漫游欧州,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此问一出,全班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生:我特佩服乌塔的胆量!

  生:乌塔真是个勇敢的小姑娘!

  生:乌塔一个人漫游欧州,我好羡慕呀!

  (同学们争抢着发言,有的甚至着急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了,我正想调节一下,这时第二组第三排一个平时不太发言的小女孩站起来了。)

  生:老师,我觉得不太好,这样太冒险!一个小姑娘,在异国他乡,万一出了危险怎么办?

  (她的声音比较小,几乎被同学们的热情所淹没,但我听清了,有不同看法,这很好。同时,我也发现也有不少同学有类似的看法,因为我能读懂他们的眼神,我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师:你有不同的看法,这很好,请你大胆地讲!我知道,对于乌塔独自一个漫游欧州,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到课文中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十分钟后,我们来开一次辩论会!

  生:(齐)好!


〖反思〗

  我的提法马上得到全体同学的认同,由于以前我们多次举行过辩论赛,同学们很熟悉这种形式,所以很快地分成了正方、反方两大阵营,然后情绪高昂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对于略读课文,强调充分的阅读,读前明确目的要求,以便使孩子们能读思结合,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这应当是一种正确的策略。本课的教学,我事先并未安排辩论赛的形式,但根据课堂实际进程,我临时改变了教法,进行了灵活的处理,我觉得这是尊重关注学生的体现,也是而且应当是我当时惟一正确的选择!


〖片断三〗


  主持人:(老师担任)旅游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见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请双方辩个究竟。

  正方观点:我们支持乌塔的行动!我方认为,独自出游好处多多,就拿乌塔来说吧。第一,减轻了父母陪游带来的额外时间和经济负担;第二,正像课文中乌塔所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们旅游的目的和兴趣喜好不同,一起旅游大家都受影响;第三,更重要的是,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很有好处,这锻炼了她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反方观点:对方辩友,我方不这么看,一个小姑娘独自出游,这多危险啊!遇到骗子、抢劫犯等等坏人怎么办?出现交通事故等问题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再说出去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请注意乌塔个人是个完全的消费者,那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所以我方认为,乌塔一个独自旅游不好。谢谢!

  (他在说“谢谢”时,故意扮了个逗笑的扮相,惹得大家都善意地笑了。)

  正方反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朝遭蛇咬,我们非得十年怕井绳吗?我方承认,一个人出去是存在危险的,但如果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甚至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乌塔出发前就整整做了三年的准备,她“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她准备了一摞欧州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一起玩”,她利用暑假打工挣钱,挣了旅游一半的钱。

  反方反驳:说的到轻巧!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他故意把这四个字加重语气、拖长音)担心呀!俗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

  正方反驳: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及时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反方反驳: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

  正方反驳:请对方辩友再认真看看书。乌塔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外出时“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她还知道罗马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很贵,叮嘱作者到超级市场去买,请问:如果不出去走一走,她能有这样的见识吗?


〖反思〗

  乌塔一个人独自漫游欧州好不好,这是一个开放型的话题,鼓励学生们从教材出发,去发现问题,围绕课文去大胆质疑,又不囿于教材,发表各自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辩论赛的形式,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以及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等得到综合训练,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当达到的目标之一。


〖片断四〗

  师:学习了本课,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受。

  生:乌塔是我的榜样,我以后要像她那样,也自己挣钱去旅游。比如说,我可以利用星期天上街卖报纸挣钱,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

  生:乌塔之所以能成功的独自旅游,是因为她事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我要学习她这一点,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做好准备。

  生:我觉得,我们不光要学习乌塔独自旅游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这样长大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反思〗

  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展开辩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表个人见解,深化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其实辩论赛哪方赢哪方输并不重要,哪方的见解更正确并不重要,也不是我的教学要追求的最终结果。只要能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进行一些简单的思辩能力培养,我觉得就达到了我教学的目的。


【反思】

  我在研读教材,展开备课时,乌塔那热情大方、活泼机灵、胆大心细、富有主见和丰富生活经验的鲜明生动形象,深深打动了我,而我所钦佩和深深为之折服的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我们许许多多的中国少年儿童所缺乏和亟待学习的呀!我决定要让学生补上这一课,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心灵深处种下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种子。所以我设计了民主讨论式教学,但随着教学的展开,我发现仅仅是一般的讨论,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看法的愿望,因此,我根据课堂实际进程,改用辩论赛的形式,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教学中,这种新颖的形式,活跃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合作的实效性、探究的深入和参与的广泛性得到充分落实,不仅训练了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思辩能力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背景】

  《乌塔》是小学语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案例描述】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孩子”;“一个有见解的女孩”;“厉害的女孩”;“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孩”;“独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大家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彭星杰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张海敏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

  “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陈俊鹏反驳道。

  “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周梦佳予以反驳。

  “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赵雪莹的见解果然高出一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案例分析】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

    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点评】

  这个案例对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教师能尊重小学生发表的不同于课文的见解。这表明,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已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解决认识上的矛盾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本案例还告诉我们,教师既要进行教学设计,又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案。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教师意想不到的合理问题时,教师必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4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读完后,我感触很深,乌塔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钱游遍欧洲,而且还是一个人,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多强啊!乌塔还很有心悸,她为这次旅游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挣足了钱。他为了安全,还知道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有,乌塔独立能力强,只在作者和她说了几句话的时间,她已经穿好衣服,并从柜子里拿出一大瓶矿泉水。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中国孩子。我们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敢自己旅游。别说欧洲,就连一个离家很近的景点也不敢去。难道我们还不如乌塔吗?中国的素质教育就这样吗?我觉得家长应该让孩子锻炼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了。
  让我们中国孩子努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41 | 只看该作者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辏亮撕芏嘤泄毓业氖榧保谒澳贸鲆晦椋桥分薷鞴穆眯兄改稀保岸哉湛醋牛拖窭鲜Υ彝嬉谎!?br>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34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7: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