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语优秀教案《威尼斯小艇》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4: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威尼斯小艇》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昱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景色,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威尼斯的美丽及其独特的风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么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是为同学们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我们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威尼斯小艇》

二、整体感知

大家看到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吧!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中圈点批注。

2、教师出示搜集有关威尼斯和小艇的资料

3、听完老师的介绍后,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小艇在威尼斯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三部分探究

(一)学习第二、三段:

1既然它对人们这么重要,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看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看后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吗?

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出示相关的语句。对比句子

2、这么独特的小艇,不知道坐在里面会是什么感觉呢?学生交流。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四段:



1、可是我们在威尼斯旅游,坐上这又长又窄又快的小艇,会不会感觉不安全呢?来来往往这么多船,会不会拥挤、堵塞交通呢?(不会)为什么?(因为船夫的驾驶技术很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好,我们能不能送一个词语给他:(板书:技术高超)从哪个词语能看出他们的技术高超:(操纵自如)

3 分角色表演情景:船夫招揽生意,游客提问。            (游戏的规则是,一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要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做广告,招揽生意,最好能请到顾客上你的船,千方百计吆喝好。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想坐小艇游览威尼斯的可与船夫交谈。)

4评选最佳船夫。

(三)学习第五段:



1指明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同学们都知道了小艇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说明它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看看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哪些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展开想象:还有那些人做什么事需要坐小艇?(白天人们需要小艇, 夜晚,人们坐小艇回家……)

4 总结:看来,在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独特的风情,是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四)学习六段

欣赏夜景,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

1、作者要写威尼斯的城市风光,为什么以“小艇”为题呢?

2、我们学完了这课,从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1)写小艇时,为了让小艇写得更生动具体,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一动一静的写法,更突出了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生机。

3   总结:同学们已经乘坐着威尼斯的小艇游览完这座着名的水上城市,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最后让我们在音乐的陪伴下,怀着对威尼斯的喜爱之情,把课文朗读一遍,再次感受水城的风光。(出示有音乐伴奏的威尼斯风光)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艇形   独特(窄、深、翘)   

                              轻快灵活



                       驾艇人(操纵自如)

                       乘艇人   喧闹

                       夜景     静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03: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