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8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1:5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⑴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课后小结〗
  学生没有到过北京,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学时,让学生边游览边谈体会与感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对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观感受,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新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自主,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千万不可忽视与互动学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1:59:2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会认“颐、耸、阁、舫、眺、堤、态”这七个生字;会写“殿、廊、柱、栽……”十一个字。

  2、会正确地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葱郁、堤岸、眺望、姿态不一”这些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及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

  4、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结构严谨,文脉清晰的特点及感悟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

  字词的书写,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感悟颐和园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多媒体──观看颐和园美景图

  1、看颐和园的图片:

    同学们,游览了雄伟的长城后,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去另一处地方看看。

  2、揭示课题:

    这么美丽的风景是哪里呢?

   ⑴ 出示课件:

   
18、颐和园
 



   ⑵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写作的思路

  1、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⑴ 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⑵ 边读边思考颐和园带给你怎样地感受。

  2、检查生字词:

    出示课件:

   
颐和园、柱子、栽种、狮子、朱红、大殿、长廊、耸立、琉璃瓦、佛香阁、金碧辉煌、葱郁、画舫、几乎、远眺、堤岸、姿态不一
 



    先指名读──再齐读。

  3、整体感知: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反馈交流:

    导:读了课文后你能来说说颐和园是个怎样的公园吗?

   ⑴ 学生找到第一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导: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齐读第一段──指名回答读了这句话后,你知道了颐和园的哪个特点?

     (大、美)

     老师插入一个知识:

     颐和园占地290.8公顷=29080000平方米约5000个校园大。

     导:了解了这个知识后你想说些什么?

     齐读这句话: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吧!

   ⑵ 学生说“美丽”找到最后一段“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
齐读这句话──指名回答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

     引到第一段导:

     请不同的学生找。


三、再读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读2~5段:

    说一说小作者游览美丽的颐和园时,一共去了几处地方,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反馈交流:

    导:小作者先游览了哪些地方,再游览了哪些地方呢?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导: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呢?

  3、理清文章思路: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导:我们从这些句子中明白了作者游览的顺序,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美丽的颐和园吧!


四、 精读课文

  引:你最喜欢颐和园哪处景点呢?选择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交流:

  1、精读第二段:

    齐读第二段 读了这段话后你体会到了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廊?

   ⑴ 出示长廊的图片:

     我们一起先去领略一下这条美丽的长廊看看他的魅力吧!一起读!

   ⑵ 读完后问感受:

     我觉得这是一条很长的长廊。

     在文中找句子: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齐读这句话──讲说明的方法 读了这句话后你想说什么?

     这句话说明了长廊的长(列数据)。

   ⑶ 这条长廊很美丽。

     在文中找句子: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齐读这句话──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感受(景色十分美丽)。

     导:如果当时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伴着徐徐微风,你正走在这条长廊上,深深地呼一口气,你会感到怎样?

     指名请同学读──齐读。

   ⑷ 朗读体会:

    ① 找到“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再次齐读第二段:

      带着你们的感受,伴着音乐,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二段吧!

  2、精读第三段:

   ⑴ 找到“佛香阁”“排云殿”:

     走完长廊后作者又去游览了哪些景物?

   ⑵ 教学“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① 找出这句话:

      文中是怎样来描写佛香阁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② 齐读这句话。

    ③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感受?在图中找一找作者所说的佛香阁是哪个建筑。

    ④ 看完图后,再自由地来读读这句话,谈谈佛香阁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解释“琉璃瓦”。

      理解耸立,体会佛香阁的高。

    ⑤ 想着佛香阁的样子,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⑶ 教学“排云殿”:

    ① 找到“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

      导:作者又是如何来写排云殿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句话,说说作者在描写排云殿时哪个词语用得好?从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② 理解“金碧辉煌”:

      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齐读这句话(先看图,排云殿):

      这一排排金碧辉煌的排云殿多么漂亮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话。

  3、精读第四段:

   ⑴ 找到:

     宫殿、昆明湖、城楼、白塔。

     导: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作者是在哪个角度看的?看到了那些景物呢?

    ① 找到“宫墙”:

      齐读这一句话。

      文中用了怎样的语言来写宫墙的呢?

    ② 体会掩映。

    ③ 从这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互相衬托,互相遮掩。)

    ④ 体会颜色:

      找到描写表示颜色的词语谈谈你的感受?

   ⑵ 找到昆明湖:

     看着这么美丽的昆明湖,我们一起把作者的语言来读一读吧!

     出示:

   
“正前面,昆明湖……”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朗读指导:

     读得轻。

     齐读这一句话。

   ⑶ 体会“滑”:

     拓展:

     假如此时你正坐在船上,听着悠悠地桨声呼吸着新鲜空气你有什么感受?

   ⑷ 找到“城楼和白塔”:

    ① 作者是怎样观察到城楼和白塔的。

    ② 齐读第四段。

  4、齐读第三四两段:

     导:我们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了这些美景,让我们伴着音乐,随着作者再去走走吧!

  5、第五段:

   ⑴ 自由地读第五段:

     找到“堤岸”,读相关的句子。

   ⑵ 找到“小岛”读相关的句子。

   ⑶ 找到“十七孔桥”:

     导:说说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桥洞多──找词语

     柱子多──找词语

     狮子多──找词语

     想象一下狮子会有哪些形态?

     齐读2~5自然段。

     导:作者一路带我们去游览了那么多的景点,让我们再次去感受一下吧!


五、结课、布置作业

  1、提醒难写的字,及容易写错的字:

    栽、雕、廊。

  2、画词语、抄词语。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长、奇、美

           山脚: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山上:宫殿、昆明湖、城楼、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丽的景色通过读、赏,感受颐和园的美,整个教学思路设计得比较清晰,但是实际教授起来感觉有些乱,对学生的问题把握不到位,归根到底是对教材的钻研不透。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1:59:1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教养方面:

   ⑴ 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教育方面: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发展方面: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教师板书:

   
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

   
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1:59:0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2、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

    (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

    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

    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4、作业:

    你能这样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1:59:0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

  板书:

   
颐和园
 



  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八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指导读书。

  6、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1:58: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 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

     (想。)

     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复述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

  2、学生汇报:

   ⑴ 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长)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

   ⑵ 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 指导朗读:

     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

   ⑴ 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

   ⑵ 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

     (佛香阁、排云殿)

   ⑶ 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

   ⑷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⑴ 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

   ⑵ 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⑶ 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近到远)

  4、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指导朗读。


七、朗读全文


八、创设情境,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再一次点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作者没有向我们介绍呢?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大家做个介绍吗?

  现在,每个同学选择一处颐和园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可以是作者介绍过的,也可以是作者不曾介绍过的,像导游一样,带领着老师、同学到颐和园游览、观光。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练习当小导游。在小组练习的时候,有什么不足之处,同学之间要相互纠正、补充。

  (全班交流)


九、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根据本班情况继续加以评点)。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做介绍。可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介绍颐和园的景观。

  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长廊──长

   18、颐和园  万寿山──美 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1:58:47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内容】
  《颐和园》 人教版新教材 四年级 语文 第七册第五单元 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  ) 阁(  ) 漆(  ) 昆(  ) 殿(  ) 爽(  )
             
  提(  ) 各(  ) 膝(  ) 混(  ) 臀(  ) 大(  )
             
             
  栽(  ) 堂(  ) 廊(  )      
             
  裁(  ) 党(  ) 郎(  )      
             
  载(  ) 赏(  ) 朗(  )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6 13: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