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3-55页“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几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1、课件
2、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是谁来咱们惠安做客呀?欣赏完美景之后,这师兄弟俩也有点累了,就到了德克士准备吃点好吃的,可是在吃东西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些数学问题,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吗?怎么样才能把这些食物公平地分给他们呢?
1、4个汉堡,每人几个?
2、2杯可乐,每人几杯?
3、比萨只有1个,能平均分给2个人吗?怎么分?
4、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引出课题:《认识分数》
二、导学结合,认识分数
(一) 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要把一个比萨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师生交流,教师结合课件演示,揭示:“一半”可以用 表示。
2、这一份是比萨的,那另一份呢?
教师小结:把一个比萨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它的二分之一该怎样表示呢?先折一折,然后用斜
线给它的涂上颜色。
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涂上颜色。
2、师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3、探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
引出:只要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出示图),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教师小结:只要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认识了二分之一后,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2、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4,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都是它的。
5、深化: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
(三)分数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1、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你们会写吗?教师示范书写过程,学生书空。强调书写的顺序。
2、通过P55页的练习(1)巩固学生的书写。
3、引导:分数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自学教材P54“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交流各部分的名称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消化提升
思考:打问题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四、联系生活,运用分数
1、你身边的分数。
2、生活中的分数。
3、信息中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五、分数介绍,拓展知识
六、总结评价,提升认识
通过今天的课,大家觉得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飞跃,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呢?本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我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寓枯燥于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本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探讨、质疑、创造,完成新知识的构建和获取。贯穿整个课堂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究热情和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材安排分数学习是从 开始的。在正式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还没有思考过要用符号来表示它们。“分一分(一)”从学生熟悉的简单问题出发: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的数不够用了,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出分数的表示方法。
本设计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创新:一是教学内容上,变生硬的灌输为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己获取知识,没有照搬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而是在创设具体的活动中,由学生自主产生的,努力做到体现教材,又高于教材;二是教学形式上,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集体荣誉感;三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把学习的过程作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构建知识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学习主人翁的态度
周 杰
08年5月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