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月迹优秀设计和教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09:2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月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文章格调清新,明丽自然,可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采用多种形式充分阅读课文,凭借课文后的阅读提示,扫清自读时遇到的障碍,并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里表达的作家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重点,我设想通过充分的阅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作家贾平凹的内心世界,感悟作家贾平凹对美好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向往,体会世界上对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生活,源于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
    二、课前准备
    1.教师:课件、课文录音、《月光曲》、《十五的月亮》光盘。
    2.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如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知识、描绘月亮的语段、文章、古诗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品味月亮的美,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摘抄描绘月亮、月光的词句。
    4.认真观察月亮,结合想像或联想把自己心中的月亮生动地描绘出来。

    四、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品味月亮的美,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月亮,结合想像或联想把自己心中的月亮生动地描绘出来。

    六、教学课时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资料。
    2.出示课文中的明月图,播放《月光曲》。
    3.板书课题《月迹》揭题。
    (点评:此环节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课时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并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本课文后金钥匙阅读提示。
    自读较长文章时,对自读遇到的问题,可以这样做:联系上下文思考理解有关新词;经过思考还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查资料、问别人、与同学讨论。有些问题可以暂时搁置。
  3.学生根据金钥匙阅读提示自由读文,直到把文章读熟读顺。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同桌互考。
    (2)四人小组互相抽查,完成学习卡。
    (3)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互相交流意见。
    (点评:此环节设计能使学生找到阅读的难点、掌握学习方法,并给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读书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谈话:每个人都曾有过美好的往事。尤其是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令人回味的。作家的童年也不例外。他通过什么事写他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呢?先请看课件。
    2.操作课件:出示学习指南,多种形式读课文(自读、默读、小声读、小组读等)
――找出表示空间地点的词语――交流找到的词语――根据空间地点词语理清课文写作顺序――议议孩子在哪里寻到了月亮,按空间变化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3.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指南先自学后小组学习课文。
    4.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相机激励和表扬。
    5.师生合作小结:写作要有序。课文就是按――空间变换顺序写“我们”寻找月亮的。
    (点评:教学生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此环节巧妙地设计了学习指南使同学在明确的要求下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从中获取了按空间变换顺序描绘的写作知识,为写作做好铺垫,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既有个性的学习,又有交流合作的学习,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用自己的符号标出 。如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标上“?”。
    2.与同学交流标出的句段,互相读一读。
    3.向别人请教标上“?”的地方,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4.分组讨论: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它象征着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它呢?从中感悟到作者什么感情?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师激励学生各抒己见,相机引导,点拨提高。让学生体会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美好的情感,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同时体会作家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6.找出对话内容,把自己设想成其中成员读一读,体会作者感情。
    7.指导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部分。再次体会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对家乡热爱之情。
    (点评:群体探究和主体探究突破了重难点,以自主阅读为主,多种形式练读,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兴趣,积累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拓展延伸
    1.月儿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的赞颂和用心描绘,贾平凹是这样描绘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样描绘的呢?
    2.读语文天地“开卷有益”和课外读物中找到的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
    3.说说你见过的月亮。
    4.说说月亮的传说。
    5.课件显示推荐书籍《月球不解之谜》鼓励同学课外阅读。
    (点评: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明确提出加大阅读量,此环节体现出从课标出 发以教一篇带几篇甚至多篇甚至一本,长此下去,学生的积累定会得到飞跃,这对学生习作也大有帮助:一方面提供素材,另一方面提供词汇。)
    第 三 课 时
    (一)课件出示:笔下生花
    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写下来。
    1.师生齐读笔下生花。
    2.四人小组讨论你认为该怎样写好你笔下的月亮。
    3.小组代表发言。
    4.学生尝试把自己心中的月亮,结合想像或联想用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
    (点评:利用同学间的人力资源主体探究性与发挥个性学习相结合完成习作,有利于顾及全体学生。)
    (二)互评互改习作
    1.各小组选出一篇最好的习作全班中交流。
    2.说说交流中你有什么收获。
    3.请好朋友给你的习作提建议。
    4.选优秀文章出版“我心中的月亮”习作园地。
    (点评:学会修改文章也是习作的一个要求,在这里设计了以小组交流、提建议,听同学好的文章等环节,这是引导学生走上修改的路子,梯度合理,学生做起来并不困难,能激起学生写作和修改的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09:29:31 | 只看该作者
《月迹》教学反思

     贾平凹先生的《月迹》有别于传统的关于咏月的诗词文章,它文中重墨描写的不是常见的那种离愁别绪或者美好祝福。文章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过“盼——寻——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化身,每一个人都要要享受美。在本课教学中,我贯彻新课程理念,从打造“有效”、“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高度,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1.合理组织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文章,理解文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揣摩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但文章现对于其他文章而言比较长。我在教学时,大胆摈弃了“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的朗读”的教学设计,而代之以学生领读,其他同学分角色合作朗读的方式,在音乐声的伴奏下,学生仿佛走进了贾平凹先生的中秋“寻”月之旅,首先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美”。在我看来,这种带着问题,全班有组织,有感情的朗读就体现了“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教学理念,并且效果不错。我从学生的答案和眼睛里,感到学生已经读懂了“月迹”的真正含义。本文的教学重点段落是“寻月”,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出去寻月”这个纲,怎么寻,谁引导去寻,寻到了什么,最终纲举目张,教学效果明显。在学习文章的主要段落“寻月”过程的词语的精彩使用时,我让学生组成了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寻月”过程中的一个过程进行赏析。我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里去,听取他们的交流,并和他们一起从文章中找关键词句。这个环节我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交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个环节用了最少的时间,帮主全体学生完成了对文章整体的认识。学生们在组内统一意见后,向全班同学发表理解,其他组又对这个组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合作助学,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2.合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所理的课程资源包括老师、学生、教科书、课外资料、教学媒体等一切资源。当然,其中最主要,也是发挥最大作用的还是教师和学生。本课我着重解决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在寻月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二是要理解两句寓意深远的话:“月亮是个好”和“天上的印章”。在解释清楚“心理”变化的词语表现形式后,学生很快的就找到了诸如“失望”、“争执”“满足”等词语。在同学间的相互补充中,答案渐趋完整。在这环节中,我为学生学习做了一个铺垫,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心理变化”的词语,并举例提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对学生的学习的作用,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天上的月亮”一句的理解是承接学生划分段落后我加以追问:如何理解。学生在这里没有马上反应过来,在确认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我组织学生又一次朗读这句话,试图在朗读中让学生体悟文字本后的深层含义。

我适时的向学生提问:你们自己有印章吗?

生1:有的。我有的时候会在废纸上盖上自己的章。

师:那有没有同学很认真的在正规的纸上盖过章?

生2:我曾经有一次懒得在一张通知书上签字,就拿印章盖在了上面。

师:盖上去那就意味着什么?

生群答':要负责任。

师:我们借过学校的图书,在图书的封面上也有一个章,这有意味着什么呢?

生:这书是学校的,书归学校所有。

师:是的。有了印章,也就意味着要负责任和拥有了所有权。让我们在一次朗读“天上的月亮”这句话,再次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生读)

    生:我们拥有整个天空,我们是天空的主人……

        教学过程中,我提醒我自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运用学生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行”与“知”的和谐统一。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但还是在赏析环节中略显仓促了些。同时,事先安排好的拓展性练习也没有来得及试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完全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是学,用是用,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逐步努力去改进,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13: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