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4 00:25:00
|
只看该作者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的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应的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3.练习:
12×17= 204 2.8×1.5= 4.2 2/3×4=8/3
204÷12=( ) 4.2÷1.5=( ) 8/3÷4=( )
204÷17=( ) 4.2÷2.8=( ) 8/3÷2/3=( )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及时安排相应的巩固练习。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的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的商。如:2/3×4=8/3,8/3÷4=( ),8/3÷2/3=( )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的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1鼓励尝试计算;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反馈):
方法A.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的影响,迁移而来;
方法B.4/5÷2= 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与2的倍数关系,想当然的在计算;可能小部分能从数的组成进行解释。
方法C.4/5÷2=4/5×1/2=2/5
课前预习过;但能说清为什么的恐怕很少。
2. 引导理解方法B和C。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长方形里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在先请学生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引导思考: 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在部分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根据课前提供的五等分的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进行解释。
由于已经将长方形纵向五等分,因此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进一步启发:还有不同的折法吗?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比如说横向折,沿对角线折等等;
通过这些折法的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的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
第二步:教学4/5÷3
1.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2.尝试计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课前提供五等分的长方形纸片)
反馈,追问:
○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的1/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首先请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请学生计算4/5÷3。也要求根据课前提供的五等分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的(1)/(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方法C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