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如何上好阅读教学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如何上好阅读教学课


叶圣陶先生指出:“能力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一句老话:“要是能游泳必然下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去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当前阅读教学需改变这种倾向,找到一种科室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要上好阅读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保证语言训练的时间。在40分钟的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说写。而这些应该保证的时间活动,确往往被非训练活动挤掉了。教师讲的过多的情况时常发生,更为普遍的是热衷于“问答式”教学,这种“问答式”看起来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但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参与,并非真正的实践活动,语言训练并未落到实处。其一,“问答式”所提的问题往往很多教师忙于问,学生忙与答,提问的时间多了,学生读思写的时间也就少了。其二,所提的问题出于了解情节的需要,甚至教师问上句,学生不假思索的答下句,而且常常问题一提出,就指明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读书思索的余地。记得在三年级上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兴安岭一年四季

学生听后立即回答:“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大部分学生都踊跃回答。对于这种问题只是文章的表层。现在看来那所培养的只是被动的应答而不是主动的思维。其三,即使学生答对了,也是被种种假象掩盖着,或是凭参考书答对的。他们的回答的并不是从阅读的具体感受中概括出来的,没有经历阅读思维的过程。其四,问题一提出,尖子生答对了大部分学生还没弄清是什么回事,问题就过去了,读讲就结束了。这样参与活动只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是“袖手旁观”,他们早已养成了不读书、不动脑的习惯,认为答问反正轮不到自己。因此,要把大量时间用于学生实践,用于语言训练,当务之急是废除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当然,我不反对提问,但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更好的进行语言训练,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提问要少而精,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其次,要力求语言训练达到一定的深度。语言训练要扎实,教学就必须有适当的深度,阅读教学中种种“浮在面上”的情形就必须改变。
1、不能跳过“读”去理解课文内容
现在课堂上有的教师过多地使用图片、幻灯片和其它教具,很少让学生接触文字。有的教师也有不厌其烦的讲解,认为学生听懂了,课文就达了目的。这些教是跳过了精读语言文字,去理解文字内容,其结果尽管掌握了课文内容,但对字、词、句却不会分析,读起课文来不是很顺当。读书不是听书,读懂不是听懂。只听不读虽然也有思维活动,但这种思维离开了语言文字,绝不是阅读中的思维。教师的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任何脱离阅读实践的教学活动都不离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2、不能让学生无效的读书
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与排斥学生读书相反的一种情形,那就是一味的指名读、自由读、轮流读、集体读,读过之后学生除了把无声文字读出声来别无他获,这种读成了无效劳动,其原因有三:一是读书无目的,二是读前不加任何点拔和提示,或读后才提出问题,三是读的形式和目的不适。我们主张读但并非一堂课多读几遍是好课,这里有个质量问题,提高读的质量在于“思”,在于“口诵心记”,读书无非是默读和朗读。朗读应经历一个由“目视”到“心记”,又有“心记”到“口诵”的综合过程。默读更是目视和思维的结合,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学生的困难是不会想,不只从哪方面想。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想。因此每读一篇课文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如初读课文多采用朗读,探究课文多采用默读,因默读有利于思考。
3、不能满足概念化的答案
学生回答问题往往简单化,概念化。有些教师只注意结论正确与否,却不注重结论获得的过程。如教师提出“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时,学生便以“承上起下”、“点明中心”之类的话来回答,教师却满足了如果追问:“为什么它承上启下?”学生答不出来。因此对学生的回答我们不仅要求正确、具体,而且要说出答案是怎样获得的。如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分哪几部来想的?”这样不仅使学生弄懂了课文而且教给学生好的学法。
4、不能孤立的抓重点词语
读讲课文时抓重点词语,这是落实语言训练的一种方法,但不能把词语孤立起来。课堂上常见一些学生回答提问,只是读出重点词语了事,教师也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进行具体分析。这样的语言训练还没落到实处。学生在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时,应当经历一个“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如果孤立地抓重点词语,学生就会跳跃式把阅读课文东寻西找,既抓不住重点问题,又导致肤浅“片面的”的理解。
5、不能中断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常有教师中断学生思维活动的情况,有时学生回答偏离要求或表达得不正确教师不是加以引导,使其回到正确轨道上,而是打断学生的发言,有时学生答问沾到一点边,教师就过来加以深化、完善以灌输取带学生的思维,更为常见的是学生在阅读时大多数尚未结束思考,教师就开始下一个教学步骤,学生的思维被迫中断。如此等等都不利于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因此绝不能中断学生思维和表达,否则不仅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阻碍了他们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纯语言训练课。语言课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6-14 22: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浅谈如何上好阅读教学课

方法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3: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