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7-20 20:59:00
|
只看该作者
李怀源:通过王林先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课外阅读的指导更多的是读整本书的指导。对于整本书的指导,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叶老也谈到了阅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阅读课应该让学生报告跟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全书读完了以后再做一些讨论。下面我把我执教的《轮子上麦小麦》的阅读的教学思路呈现给大家。
我一开始接受了《轮子上麦小麦》就做了非常繁琐的设计,但最终都被我自己否定了,最后我是基于提问题这样一个设计。我开始导入的是一首童诗《我喜欢你》,我读完这首诗以后就开始组织学生对这本书提出问题,然后归类,再进行讨论。最后我留了一个作业,就是《什么什么我喜欢你》,可以是文中的角色,也可以是读者。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读整本书的讨论。下面是我一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课例,大家可以看一下。
(课堂实录)
1.关于余亚的讨论(学生感兴趣的)
师:这么多箭头都指向余亚,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好吗?把对余亚这个人的看法写在白纸上。
师:哪一个组来说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情况?
生:她为什么跟别人跑,有很多是因为跟麦丰的感情不合。
师:证据?
生:就是在书上第89页第4段。
师:89页第4段。说到了什么?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你为什么一定要盯住我们不放?这么多年了,你都没有让我们睡过一个安稳觉,你要想想当初是谁丢下孩子跑到南方过着幸福生活去的?现在倒好,孩子大了,你又回来了。你让孩子怎么想?麦丰有些激动,挥动着双手”。
师:这个你是用什么证据来说明的?你说一下。
生:因为他说,要跑到南方去追求什么幸福生活去,然后幸福生活就是依靠另一个男人。
师:他说这个现在不是为了跟感情过,而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不是?你们?
生:我们觉得他为什么要跟别人跑,因为在99页下面,“是因为我原来是推销员嘛”,推销员赚钱是不怎么多的,所以她就跟南方的那个男人跑了嘛,因为南方的那个男人肯定要比麦丰有钱,她想要过更富裕的生活嘛。
师:他能找到两个证据是不是,一个是作者的描写,一个是和麦丰比较快速地表达,是不是?就是说余亚为什么跟麦丰分开,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哪个地方有幸福?她觉得有钱就是有幸福的生活。这个第一个问题是不是比较难。余亚她要到南方去生活,因为南方富裕是不是?这个问题解决了,第二问题?
生:我觉得她应该是为了找女儿累垮了。
师:有证据吗?你可以说一下。
生:第65页的第一段。
师:读一下。
生:“这间屋子比麦小麦他们住的还要小,而且没有窗户,大白天的里面也开着灯。这间几乎是间空屋子,除了一张简陋的硬板床和一只破旧的一张空箱子之外什么也没有。墙角放着一个拉开着的红色行李包,好象主人随时都要提上它离开似的,唯一显眼的是门边的炉子,上面正煎着中药,空气里里飘着草药的苦味”。
师:你从这个能读出什么来?
生:我觉得余亚现在是很贫穷,而且她很迫切地想找到她的女儿。
师:好,你是这样认为的,还有高高举起手来的。
生:我觉得是143页。
师:读一下。
生:“说心里话,这些年,我没有一天不在忏悔,我觉得自己是个罪人,当年狠心地把孩子们抛给你,我不值得同情,是个不负责的母亲。”因为这里面也体现出了余亚非常想要找到麦小麦。
生:我也是在65页发现了这句,65页第一段话,我的感受是“唯一显眼的是门边的炉子,上面煎着中药,空气中有中草药的口味”,说明余亚在吃药,为什么要吃药?生病了,是因为她在南方没有依靠,没有东西吃,所以就生病了,每天饿着,就饿出病来了,所以就吃药了。
师:我觉得你们都非常的了不起,现在还有同学们在举手,请把手放下。我们发现了很多细节来证明余亚是怎么样的人,谁来给我读一下,她是因为什么原因生得病。给我们读一下。
生:她是因为长期吃面条,而且心情还不好。
师:对,第一条原因是内心的焦虑、思念忏悔,其他的同学?
生:第二个因为她没有钱来买吃的了,非常的辛苦。
师:平时的奔波,主要是这两条。好第三个问题。
生:在100页。“在麦小麦两岁的时候,被男人抛弃的余亚从南方回来了,拉开了家活,过着晨昏颠倒的日子。但是她还是要把麦小麦要回来”。
师:这个是说的什么啊?
生:他说因为余亚被男人给抛弃了。就过不了幸福的生活,然后她自己很内疚吧。
师:所以回来了。所以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一样不一样?她把女儿送回来就是她所谓的美好的生活。好了,我们大家想一想余亚她是怎么样回来的?平时是怎么样过日子的?你觉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说?
生:我觉得她一开始是一个不善良的母亲,因为她自己跑到南方把她自己女儿丢在别的地方了。
师:不负责任。
生:她原先做的很不对,不应该把女儿抛给她原来的丈夫,但是她为了寻找女儿也付出了很多,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挽回,我觉得她改正的比较晚。
师:改正的比较晚。
生:我觉得她这个人刚开始是非常地奇怪,甚至有点恶毒,后来她是很可怜。
师:就是一句话一个词不能形容余亚。因为我们内心非常的复杂,这是一个母亲曾经犯过的错误,但是她仍然爱着她的女儿,即使她伤害了她的女儿,一次错误让她后悔一生。所以说很多人都是很复杂的,不是一面,也不是两面,是多面。我们通过对大家感兴趣的余亚的讨论,对书中的人物有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和了解,或者是理解。一开始你恨他,后来你觉得他可怜。
李怀源:好,各位老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纸媒阅读,图画阅读,网络阅读,三种阅读形式的关系与区别。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的方式也是在不断地变革,有些老师可能认为有一些媒体适合于学生,有些不适合,究竟这三者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下面我们还是请王林先生来谈谈他的观点。
王林: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就是指纸媒的阅读,具体来说是书籍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行为伴随着人类已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自纸的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都是通过纸媒体来阅读的。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电子化的浪潮,出现了很多很多阅读方式的改变。我记得曾经有过对国内阅读行为折算的一个调查,每年都有这样的一个抽样调查,可以看到这些年以来,也可以说近五六年以来,纸媒体的阅读越来越下降,通过网络的阅读方式呈上升的趋势。
有人问那么印刷业或者是纸媒体的阅读是不是会有终结的一天,或者是以后电子化的阅读浪潮是否会取代纸媒体的阅读。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这样几个观点。第一,阅读方式的变革是人类科技发展必不可少或者是必经的阶段,可以说这个浪潮是无法阻挡的。我常常跟他们开玩笑的说,这种电子什么时候能取代传统书我没办法肯定,但是我们只要想一想数码相机是用多么快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相机就能看出来了。所以随着现在生活的提升,随着人类阅读方式的变更,我们不要只看到现在,现在的那一些孩子年龄还小,大多数的阅读者在小的时候都是读这样的书本成长起来的。可是要看到现在的小学生,现在的中学生已经习惯在网络上阅读了。很多时候你在街上,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到有的人拿着电子书在看。所以在10年后,甚至要不了10年,我觉得阅读的方式会发生根本的变革。我曾经也是看过有人使用苹果牌的非常有名的电子书在看书,我觉得还是的的确确丰富了人的阅读习惯。我们过去的阅读习惯是平面的,是一页一页翻过来呈现的,可是“苹果”不一样,它是用手在屏幕上点,还可以翻页,字体可以放大缩小。比如给孩子讲人体知识的时候,你可以用“苹果”点一下,放大的时候可以看到很细一些的东西。这些阅读方式的变化可能都是纸媒体的时候没有办法达到的,再想想我们的电脑也是一样,电脑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的。
李怀源: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非常形象非常快捷的东西会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王林:我觉得这个其实还没有完整地研究出来,有时候不要用一些传统的观点去思考。比如我们在谈到电视的时候,好象电视对阅读就有很大的影响,好象是喜欢看电视的孩子就不喜欢看书,所以很多的家庭很多的老师阻止孩子看电视,可是如果孩子不看电视,他大概也不会用这个时间去看书,这个是第一点。第二点,经过调查研究表现,把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学生,大概是1个小时左右的电视时间的孩子,他的阅读能力反而比较强。
李怀源:就是说他的视野比较开阔,他也发展了大脑的某个区域。
王林:所以我们对传统的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心里是有一些担心的,这个担心我觉得也可能是有道理。比如我们都是传统书本的阅读者,电子化的网络阅读是不是会非常快地取代或者是以彻底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纸媒体的阅读呢,我觉得也不一定。第一个,人类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第二个,很多家长也担心这样的电子化阅读,网络的阅读对视力有影响。我觉得第三个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一种阅读方式,有可能带给孩子思考的机会比较少,就是说他浮到表面的知识比较多。我们平时在进行纸媒体阅读的时候,如果是一些阅读好的人,他会用一种批注的方式,就算批注的功能电子书也可以实现,但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另外纸媒体还可以翻过来翻过去的做前后的一个对照对比。电子书在这些手段上看上去很丰富,但是我觉得它可能也缺失一部分,就是我们传统习惯所带来的边读边想,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这样的一种习惯,很有可能被看电视的这种很表面的浮泛化的这样一些信息所取代。在这个时代我一直认为人类是不缺少信息的,人类缺少的是思考,缺少的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不觉得电子书会以非常彻底的方式来取代传统阅读或者是取代纸媒体的阅读。“书”被无数的人讴歌过,被无数的人赞美过,我不觉得它会很快地消亡,这是我谈的第二点,第三点,对于纸媒体的阅读而言,我觉得他和电子化的阅读其实也可以做一些连接,做一些结合,特别是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孩子阅读的时候。比如说有时候确实没有办法沉到书里面的那些孩子,如果我们用直观的这种电子化的方式,可能会更加的丰富。其实我想电子化的阅读,或者是电子书的阅读,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老师而言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对我们来说也是新鲜事物,而且极有可能会落后在孩子的后面。电子化的东西常常都是小孩搞得比大人要清楚,所以我觉得老师们不必要紧张,还是要加强自我的学习能力,要敢于接触新事物。电子化的浪潮我觉得很快会到来,但是你不必在当中迷失自我,当有一天你的课堂上可能每个人孩子都来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是来一个电子书进行阅读的时候,你也不要觉得非常地的奇怪,可能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李怀源:也就是说纸媒也好,网络媒体、图画媒体也好,对我们而言,或者是对我们阅读教学而言,就是机遇于挑战并存。往往总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可以利用好,说不定还可以激发有一些阅读障碍,或者是阅读能力比较欠缺的孩子的阅读兴趣,然后把他们引向纸媒体。也就是新型的媒体可能对这些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会起到好的一面,已经形成阅读能力的孩子可能还会继续喜欢纸媒体的这种阅读。也就是说我们对这个认识要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看法。
王林:我想再补充一点,我曾经看过一些电子教材,比如中文的教材,就是把它书化。电子教材和电子书包,听说在美国已经比较快的推行了。我自己看了电子教材之后,我觉得可能最大的挑战是在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上。我举一个例子,有的电子书上一篇课文附加了很多工具,比如说点一下朗读,就会有非常标准普通话来朗读,比老师的泛读要好的多。有时候他哪一字不认识,一点出来一个电子辞典,很快地就检索到这个词语了,告诉你这个字怎么读,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过去花了很多力气去教的字词的那些东西,读的那些东西好象是在电子化的时代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李怀源:就是说没有阅读障碍了,字词方面的障碍会被消除。
王林:消解掉以后,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教什么东西,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也曾经看到一些报道,比如说加州的小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这种网络讨论,对一篇文章有可能是在班上和他的同学一起讨论,通过电脑通过网络,他也可能和其他学校的其他班的孩子,同样学习这篇课文的孩子一起讨论,他已经跨越了教室的局限,可以到很多地方发表自己的一些感想和见解。所以我想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的挑战,我认为这个挑战会不亚于新一次的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李怀源:对,王林先生说的这个挑战,可能对我们每一个人,有的离的近可能有的离的稍微远一点,但是无论如何,对于我们这一代老师应该是面临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的挑战。因为我们面临的机遇非常地多,同时面临的挑战也会很多,我想通过王林先生的谈话能够感受到,我们要理性地去认识电子阅读的利与弊,要认识到它的得与失,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当中才能够很好地利用优势发展学生,这是我们大家应该看到的一点。
第三个问题是──名著阅读的指导。在课程标准当中对名著列出来一些,像吴承恩的《西游记》等。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观点,名著有哪些?是基于当时历史,他认为是文学名著是史部、集部的文学性作品和小说戏曲,他认为这是名著的一个范围,当然他后来还是认为文学名著还应包括外国的一些作品。对于阅读文学名著,叶圣陶有两种途径,一是读解和欣赏,这是一个基本的一个途径。对于文学名著的态度,叶圣陶秉持他一贯的认识,认为不论是什么样的教材都应该是学习的凭借,是例子,目的在于养成能力养成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他认为名著有很多博学的人花了终生的功夫也不一定能够全读懂,更何况是中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对名著也是这样的。大家通过刚才的介绍可以发现名著还有一个它的独特性,是因为有一个“名”字在里面,包括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啊什么的。但是有些孩子是不太喜欢读名著的,下面我们就请王林先生来给我们谈一谈,名著阅读和儿童阅读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很好的方法让孩子喜欢上名著。
王林:我不太了解你所谓的名著阅读具体涵盖的意思是什么,在我看来,阅读?就是您指的是四大名著吗?
李怀源:不是是课标里面介绍的,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史部集部里面的小说啊,戏剧啊,这样的一些。
王林:我理解的名著更多可能是儿童文学的名著,可能成人的有些我是不太了解。比如《夏洛的网》我认为它是名著,是儿童文学的名著。《时代广场的蟋蟀》我也认为是名著,包括《草房子》我也认为它是名著。这个名著怎么来理解,可能我们老师一般会认为名著就是指的是四大名著,还有国外的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等。
我是这样来看这个问题,第一,名著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阅读人群当中有不同的理解,我刚才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有些名著对小学生而言是儿童文学的名著,我觉得更适合于孩子去读。我们先不要谈怎么指导,我觉得在什么样的年龄推荐什么样的书给他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像四大名著,小学阶段还有可能上中学以后哪一天就爱读了,甚至是他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他就爱读了。我觉得在这个地方不用着急。
李怀源:对,《红楼梦》我是最近才开始读的。
王林:对啊,所以说,我觉得老师不要着急,不要用很强势的方式,说这个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这个是国外的什么什么名著,那你不读怎么可以?但是我觉得在小学阶段不读也可以啊,对不对?或者是不用着急去读,也没有关系吧。所以我觉得在名著的阅读上老师不必太着急,更多的要推荐一些适合孩子们的一些这样的名著,一些儿童读物吧,给孩子去读。第二个方面,这样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名著的阅读老师就没有办法了?或者要完全地放任自由?我觉得也不一定。比如说四大名著,这四大名著都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高年级的教材的当中略有涉及,不管是《西游记》甚至是非常难的《红楼梦》。
李怀源:人物描写一组中有。
王林:我们其实通过课文连接到课文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你看课文里面精讲精读了这些东西,然后你告诉孩子们其实这个只是名著当中很少的一部分,你可以找到这些书来读,对吧?特别是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我曾经听他们说,有的是在小学中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读《三国演义》了。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担心,去低估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不必去打压或鼓励。第三个,是不是也可以看一点改编的比较好的名著的改编本。实际上这种改编的比较好的改编本,市场上是不太容易找到的,但是事实上是有一些改得好的,比如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好象很难改,因为里面充满了这种成人的思考,那种情杀还有争夺王位的一些宫廷阴谋,有很多这样的一些东西。可是英国的楠木兄弟就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改编成了一本书,叫做《莎士比亚儿童故事集》,萧乾先生翻译的。我觉得这个意味也非常的好,而且最重要的是改的非常好,改的非常的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他心灵的阅读状态,就是把我们成人的那些比较阴暗的方面,宫廷阴谋这些做了很好的处理,我觉得这个才是对孩子来说比较负责的一种态度。事实上现在可能各位老师,包括各位家长去市场上看的时候,看到很多名著的改编本,一定要关注他的质量,不要只图价格,如果孩子先看的改编本,或者是精简版,精说版。有一天他可能去看整本的书,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第三个方面,有很多的名著不是已经拍成电影,拍成电视剧了吗?我想剪取适合学生来看的一些电影的片断,或者是电视剧的片断,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鼓励孩子去读整本的书也是一种办法。
总之,我觉得要让我总结的话,名著阅读是儿童阅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老师鼓励孩子读,但是不强迫每个孩子都必须要读,用多种方式可以让孩子爱上名著。
李怀源:王林先生不愧是著名的儿童推广人,而且有非常多的实用的丰富的策略,给我们很多启示,谢谢王林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