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57|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缺少新鲜的素材。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作为刚步入初三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条:
  一,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三、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讲到的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这可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6-2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做一个有心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中考优秀生谈学习经验:高分来自良好习惯

采访中我开玩笑说:“我从小最恨那些不用挑灯夜战,不用废寝忘食,最后却总考  
天文数字的同学。”卞宸笑着说:“我们班这种人多的是呀!”他反复强调,自己只是班里的普通一员,身边很多同学都出类拔萃,中考成绩也跟他不相上下。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特点的话,那就是,每个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习惯成自然时,学习还会难吗?他们玩得“疯”,学得也投入。像今年同时参加中、高考的胡一同学也在他们班。卞宸说,自己不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也不太买辅导书,主要把精力放在上课听讲和课下研究经典例题上。他认为老师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充分了,他只要把老师的思考方法学到手,再结合老师留的作业反复琢磨、总结,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他还会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每完成一项计划,他都会非常开心。
  贵在自知重在自制

  别看年纪小,卞宸却有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他所在的班级,很多同学都数学特别突出,频频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卞宸在这方面处于劣势,但是他很清楚,他的优势是各门课都均衡发展,总体成绩领先。所以他坚持自己的学习方法,每门课都一丝不苟。毕竟还是孩子,中考进入冲刺复习阶段时,看到保送的同学提前享受假期的轻松,自己却不得不埋头复习,心里也痒痒过,也不平衡过。但是他的自制力又发生作用了,他告诉自己,放弃保送机会冲击自己心仪的目标,是自己选择的路,别的同学只是走另外一条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自己通过中考之路也一定能跟他们殊途同归。

  因为“平静”所以成功

  在谈到卞宸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时,我惊讶于这个年纪小小的男孩难得的平静。

  平静面对“辅导班热潮”

  现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可谓如火如荼。形形色色的辅导书,课外习题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学生迷失在辅导班和课外书的狂轰滥炸中。卞宸班级的很多同学周末都辗转于各种名师讲堂之间。面对其他同学的忙碌,卞宸平静地选择放弃,他从来不上任何课外辅导班,不买课外辅导书。当问及是否担心会落在别人后面时,他说:“不会的,我把主要精力放在课上,仔细消化老师传授的方法,回家后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反复研究经典题型,举一反三就足够了。”

  平静面对初三和考试

  上了初三,周围的人可能会以一种不同以往的眼光来看待你,就像特殊保护动物一样,人为地划出许多框框,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同学的压力。卞宸说:“不要总是强调自己是初三,应该怎样怎样。平时是怎么学习的就还是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要刻意给自己加压。很多初三生为延长学习时间挑灯夜战,卞宸却几乎在每晚10之前就上床睡觉了。周末主要是充分的休息放松,同时安排一定的学习计划,对一周来学习的内容查漏补缺。谈到令很多同学色变的考试,卞宸认为考试很大程度上是考一种心态。考前两个星期个人水平基本都大局已定,这时候调整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考前几天,在每天相应的几个小时,他会给自己安排特定的复习内容,目的使考试时思维的兴奋状态及时出现。很多同学考试时会因为紧张影响发挥,卞宸说,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正常发挥。一门课考完之后就彻底地抛开,全力以赴下面的考试。谈到是否因为父母、老师的期望而紧张时,卞宸坦陈:“考试之前和考试时都没有紧张,倒是考完之后有些忐忑不安。

  平静面对挫折

  每个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卞宸也不例外。初三的一次很重要的数学竞赛,班里有20多人得奖,而他却没能进决赛。他不仅失去了初三各种评优、得奖的一个重要砝码,最重要的是对于平时总是名列班级前茅的他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起初他也感到惊讶,但是理智地分析之后,他又平静下来。他觉得这不是偶然现象,竞赛是实力的体现。别人周末参加提高班,早已对竞赛题有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而自己并不熟悉竞赛出题的思路。所谓有付出才有收获,在数学竞赛方面别人付出了,收获是必然的,而自己没有付出,失去也是理所当然的。自己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各门课程同时推进,争取在总分上取胜。

  父母:给自由但不放任

  如果你是一位即将参加中考学生的家长,会心安理得地看着你的孩子在考试前几天还守在电视机前看球赛而不加任何干涉吗?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卞宸的父母给他的不同寻常的自由和信任。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就是“放任自流”!跟大部分家长不同,卞宸的父母从小就给他很宽松的成长环境。别的孩子课余时间都被钢琴、小提琴、书法等霸占了。卞宸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所以家长也不强迫他去学,不像别的家长那样过分束缚他,很尊重他自己的选择。”卞宸说,当他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不会太过奖励,失败时也不会批评训斥,而是帮他一起找原因。正是这种看似“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却培养了卞宸超强的自制力和独立性。中考之前,有一所不错的高中有意免试录取卞宸,父母觉得机会不错,希望卞宸接受。可是卞宸却坚决的拒绝了,他说:“我的目标是复旦附中,就算所有的同学都被保送了,我也要坚持自己考自己理想的学校。”虽然父母很担忧,最终还是尊重了卞宸自己的决定。

  老师:拒绝循规蹈矩

  卞宸对他的老师们充满敬佩和感激之情,采访中,说到老师卞宸更是滔滔不绝。卞宸说:“我们老师对我们实行的是人性化教育,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物理老师总能用幽默诙谐的实例深入浅出,让我们理解记忆的深刻。每次批改作业都认真的一丝不苟,对于每一道出错的题,老师都把分析的原因写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的一道物理题跟参考答案不同,老师并没有武断的判我错,而是写道:你的答案可能也对,但是就目前课本所涉及的范围,还是应该按照参考答案来解答。这样就有意识地保护了创新的萌芽,而不是武断地扼杀;数学老师注重我们答题的规范性,考试前给我们整理了一套60几张的错题集,使我们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最后还给我们发了一份“最后的嘱咐”,考虑得细致周到,把每一个可能出错的小细节都嘱咐到了。

  班主任说卞宸

  宋老师是初二开始接手卞宸这个班的。这个班里的很多同学都对数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有的时候在别的课上也做数学题,也确实有很多同学因为数学竞赛获奖而免试进入重点高中。卞宸有自己的特点。他虽然在数学方面没有某些同学突出,但他注重全面发展,总分总是班级前几名。

  卞宸在学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懂事,自觉性强,坚韧不拔。别的同学数学竞赛取得那么突出的成绩,对于他来说确实有一定压力,有的同学半个小时就解出的难题,他可能要花3个小时,但是他从不服输,从不气馁。他是班级的副班长,还是"财政部长",他对班级工作很热心,事情交给卞宸他总能处理得有条不紊。他很善于做同学的思想工作,有的同学遇到问题老师都说不通,他却有办法让其心悦诚服。宋老师深有感慨地说:"像胡一那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勤奋、刻苦、坚韧不拔才是取得好成绩的必经之路。"

  同学说卞宸

  卞宸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几乎对每种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他都能如数家珍得讲出来。他尤其喜欢足球,我们都是铁杆球迷,现在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看欧洲杯了。班长墨同学说:"卞宸平时做事很踏实,他的课堂笔记总是记得清晰而详细。"其他同学说:"我们向卞宸请教问题时,他总是非常耐心,直到我们明白为止。学校的足球比赛,卞宸虽然不是队员,但他会为班级球队出谋划策,我们也都乐意接受,因为他说得蛮有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中考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有效地复习以及有针对性地准备是考生们的关注热点。写一些心得和备忘,供考生们参考,祝大家考出优异的成绩,特别是语文。
  一、心理调节是必要的,要有比较合理的心理暗示。语文是一门很特别的学科,既有规范的识记内容,又有相当灵活的理解分析,更有体现综合能力的作文。在考前如果对识记部分已经比较有把握,就可以大胆地心理暗示自己:语文是考验点滴功夫的,不要指望临时突击。在复习上,做到有数即可,做到头脑清晰是最为关键的。敢于放弃漫无目的的零散复习甚至敢于对自己说,随时可以战斗了。

  二、审题比做题更重要。很多学生考试出来都说自己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答得挺顺利的,谁知分数下来却是误差巨大,对于考后估分来说,影响不必多言了。所以沉心静气地仔细审题,搞清楚每一道题考的究竟是哪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就会很有针对性地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解答。例如“请简要概括文段的大意,连标点不超过40个格子(2分)”。这道题的提问很简洁,恰恰是考生觉得最不要研究的,而事实上,这类型的题失分率却很高。仔细推敲一下,拿到题后,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在试卷答题处找到第40个格子,在里面打一个句号,提醒自己。第二件事就是整理文段的大意,记叙文抓六要素,议论文,说明文抓段落中心句,并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规范而条理清晰的解答才能保证得分率。

  三、古诗文当中的名句要理解意思,不要认为会默写就可以了,在有要求填空当中,杜绝默写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

  四、课外古文翻译是一个难点,确实看不太懂某个字的意思时,多结合语境去“猜”,不要小看“猜”这个技巧,它比起一些学生放弃填写更体现出一种考试经验和情商。翻译时尽量采用组词法,慎用换词法。例如“卸”这个字出现在语段中,翻译成“卸下”要比翻译成“搬”、“脱”等意思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

  五、阅读题中说明文是阅读障碍最大的,但恰恰这种文体的结构最理性,之所以产生难度大的错觉是因为许多考生总是在大量的专业术语面前纠缠不清,总觉得不搞明白就做不出题。而事实上,专业术语是属于专业领域的,考试考的是语文能力,是对文字的理解,对结构的整体把握。考生完全可以把什么“分子”、“血红蛋白”、“流线型”等词汇看成1234或者ABCD,根本就不必花工夫去研究,造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六、记叙文是个人情感色彩比较浓重的文体,阅读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作者本身的情感点,不要过多地受命题者的题目影响,简言之,就是做记叙文阅读要在先不看题目的情况下整体阅读一遍全文,心里问自己———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有了基本概念后再看题答题。

  七、作文是关键。A、无论是命题还是话题,都不会无话可说,不要紧张自己会不会偏题走题,顺着确定的中心点走,阅卷老师更看重你的创造力和由点到面的叙述能力。B、拿到试卷千万不要迫不及待地去看作文题,无论好写还是难写,都会对冷静解答前面的题目起到负面影响,一定要到最后专门的作文时间里全心投入写作。C、一定要有分段意识,大量的学生喜欢三段打天下,多分段的好处当然不是故意让大家增加空格,而是分段意识强的学生,他们的作文会传递给他人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信息。D、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其它文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什么要像什么,很多学生在文体上的杂糅失分实在可惜。E、万一写不完怎么办,如果考场上老师说还有五分钟收卷,对你来说,在确定肯定写不完的情况下,请当机立断,把正在进行的细节描写放弃,转成记叙情节,或者取消举例证明,重新回到论点的解析上。记住,两个考生同样只写了437个字,一个结尾是“我端起手中的……”和“一切都显得美好无比。”显然后者可以解释为短小精悍,而前者只会狼狈地“告诉”阅卷老师:“对不起,我没写完”。F、选材上,稳字当头,创新为辅,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拿手的,熟悉的事物就是别人熟悉的,了解的。考试作文还是扣住情感做文章比较好,不要卖弄网络词汇,动漫术语,这样只会让老师形成阅读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这一方法是由山西卫东升老师实验并总结的。

“整体三段式”的复习方法,是根据学生感知知识的具体过程,形成定向——自读、研讨——归纳、应用——反馈这样一个线性系统。定向,即揭示复习目标或重点;自读,即学生按照提示的目标或重点独立阅读(这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研讨,即师生围绕复习目标或复习重点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讨论(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将显示出特殊作用);归纳,即概括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即触类旁通,学生运用规律性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反馈,即总结运用“环节的得失”,作为进一步重点复习活动“定向”环节的参照。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1.定向——自读,建立单册知识结构框架

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着眼于教材结构的整体性,快速通读整册教材,认真概括归类,从宏观上建立起鸟瞰式的全册知识的框架,对应掌握的知识了然于胸。同时由于把握了知识要点,也就获得了学习主动权,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会大大增加。譬如复习初中五册语文,通过快速整体阅读,迅速建立起这样的知识框架:

(1)诗歌常识。包括诗歌的特点和读诗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诗歌的一般表达手法(第一单元)。

(2)议论文常识。包括要素、论证方式、结构特点及常用的论证方式(第二五单元)。

(3)说明文常识。包括各种说明方法,以及五种表达方法的区别和应用(第三单元)。

(4)记叙文常识。包括四要素和六要素提法的区别,以及散文、报告文学、传记等文学体载的特点(第四单元)。

(5)小说常识。包括要素、特点、要求、分类以及刻画人物的各种表现手法(第七单元)。

(6)古汉语常识。包括常见的文言句式,文言虚词以及说、记的体裁特点(第六、八单元)。

(7)句式变换的规律及方法。

(8)句群知识。包括:特点、人类及应用。

这就不仅了解了初中五册语文的知识要点,而且通过回顾联想,又相应理顺了其它几册的相关知识,获得了复习的主动权。第二步是理解性的细读每个单元的具体课文,充实知识框架的具体内容。

如框架之一应补充:(一)诗歌的具体表达手法和作用:a、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使诗歌情景交融;b、对比法。使诗中形象更加明显;C、反复法。使诗的意义得到强调;d、象征法。使诗歌储蓄、曲折、回味无穷;e、用典寓意。使诗歌寓言深刻;f、直抒胸臆。使诗歌感情真挚;g、形象描绘。可增强诗中形象的生动性。(二)诗的感情形象:①激越豪壮。(《沁园春·雪》、《海燕》)②深情赞扬。(《有的人》、《你,浪花里的一滴水》);③慷慨悲壮。(《革命烈士诗三首》)。

框架之二则应补充:(一)三要素的要求、关系及应注意的问题。(二)具体的论证方法。就论据的形式而言,有喻证法、例证法、引证法;就论证的逻辑性来说,有对比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三)议论文三段式结构方式的特点和意义。

这样,框架里的知识内容就更加充实、具体,而且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内涵上的交叉、补充及其界限的理解也更加准确,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形成具体的技能和能力。

2.研讨——归纳,理顺全部教材的知识体系

要重视对各册的知识框架深入研讨,进一步提炼概括,分类归纳,进行有系统的、较深层次上的重新组合,使之成为科学的、内容上有着必然联系的系列结合,形成规模性的知识和方法体系。一般按照组成教材的两条线索来研讨归纳。

基础知识序。内容包括教材涉及到的全部语法、修辞、逻辑及古汉语知识。要求在系统组合上既要体现它的纵向逻辑关系,又要能看出它的横向外延。

基本常识序。内容包括各种文体及应用文的常识。具体方法是:先排出记叙、议论、说明三种文体的知识纵线,并在其结构点上标出教材涉及到的外延文选。再以文学体载的知识纵线把文选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消息等类。第三步是排出应用文的知识的纵行结构示意图,然后分类研讨,找出同类文章的共同之处,归纳出一般规律。

这样,两条线索分明,教材的知识链便展示出来。既可验证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又使他们在更深层次上明确了基础知识与基本常识的交叉、渗透、互为表内的关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应用——反馈,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知识迁移

它是寓知识于趣味的科学训练,通过这一活动既要在轻松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又要能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发散,使其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语文技能。一般采取如下方法:

(1)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见一想几”活动,进行单项定向小组合训练。如见到某一作家的一篇作品,就想到他的其它作品;见到某一时代的一位作家,就想到与其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从中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2)自疑命题,进行自测或互测。由简单作答到自疑命题,转换了一个角度却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定向命题,测试综合语文能力。事先划定命题范围,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定向命题测试,此法不宜多用,一般是在整册或阶段复习完成的情况下使用。

(4)知识竞赛,培养语文应变能力。“整体性三段式”复习法的特点是始终注意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建立了充分的反馈通道,突出了发展的观点,促使学生变过去那种零敲碎打式的、单纯的“采花撷蕊”为自觉栽培自己的“知识树”,有利于学生由知识型向智力型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中考语文考前梳理



中考在即,同学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作一番考前梳理,做到心中有谱,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文言文重在分门别类

  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为默写、解释字词、解释句子、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外
文言文基本内容理解等方面。默写分为共有篇目默写和H版、S版分叉篇目默写。共有篇目的默写应该是有章可循,即H版、S版两套教材中均需背诵的篇目,具体说来,是五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少年中国说》、《小石潭记》、《曹刿论战》、《桃花源记》)和八首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元日》、《渔歌子》、《论诗》、《山居秋暝》、《武陵春》、《清平乐·村居〉)。分叉默写的篇目较多,H版为10篇文章27首诗词,S版为8篇文章27首诗词,这里须指出的是,文言文的默写要学会抓重点,一般说来,那些生命力较强且沿用至今的,以及能揭示全文中心题旨的句子,往往是默写的重点,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解释字词、解释句子,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按照命题要求,不涉及诗词,只从文言散文中选取材料,而文言散文又必须是H版、S版的共同篇目。据此,我们的复习范围应该在14篇共同学过的文章内,具体说来,是《爱莲说》、《陋室铭》、《河中石兽》、《扁鹊见蔡桓公》、《少年中国说》、《小石潭记》、《刻舟记》、《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桃花源记》、《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出师表》、《登泰山记》等14篇文章。解释词语,主要是实词,以语境中所反映的意思为主,如2003年试题中“躬耕于南阳”中的“躬”,不能解释为“弯腰”、“鞠躬”,联系句子这一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亲自”。文言文阅读理解一般有下列内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概括文章的中心、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解释句子的意思、感受文章所要表明的道理等。需要指出的是,解释句子的意思不是考查翻译能力,只要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字字落实。一般说来,对理解文章有指导作用、有警示意义、能引起人们思考、给人以启迪、长期流传的句子是考查的重点,如2003年中考试题,要求考生解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便是一例。

  课外文言短文基本内容理解所考查的内容与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基本相仿。课外文言文所选的材料不会很难,估计要比课内文言文还要浅显,与初三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较为接近。所选的材料大多与课内读到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所涉及到的某些句子意思的解释,其中的重要词语必定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的,如果有冷僻的字词,会有相关的注释,以帮助考生理解语句。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考查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现代文重在感悟体验

  “整体感悟”贯串于阅读全过程。它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感知、领悟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或见解。二是对体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感情或见解的有关语句的感悟。三是辨析有关语句内在联系后所产生的感受。

  整体感悟是建立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首先要认真阅读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作者的感情、所表达的见解是通过哪些关键语句体现出来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有关语句,这些语句往往能体现文章的主旨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如2003年中考试题《成全一棵树》一文中,多次出现孩子“一拐一拐”的有关语句,既强调这是个残疾的孩子,又突出孩子的自强精神。其次要认真阅读选文的标题,认真理解标题的含义,通过标题去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成全一棵树》一文中的标题,就是以物喻人,实际上是写母亲成全了一个残疾的孩子。此外,还应认真阅读题干,了解试题所考查的要求,明确每道试题之间的内在关系,便于有针对性地答题。

  除了整体感悟外,还必须重视个体的体验,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知,而应该是主动地唤起自己(个体)丰富的情感体验活动。应该说,重视个体的体验是方兴未艾的考试重点,这着眼于考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考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体说来,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对文章中感人的事件或人物形象,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用150字的篇幅,表达出自己情感体验、内心感受。

  作文重在读题审题

  近几年来,上海中考作文皆是全命题作文,如2001年《有家真好》、2002年《为自己竖起大姆指》、2003年《我想唱首歌》,据此,今年中考全命题的可能性较大。此外,近年来的作文命题,对文体均不作限定,只要求考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有人称之为淡化文体。然而,淡化文体并非不要文体,而是为了让考生有更大的写作空间,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从命题者的角度来看,所命的作文题应先确保可以写记叙文,因为初中学生长期来所进行的写作训练是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近三年来的中考作文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即都可以写成记叙文。从考生角度来看,如果这一作文题三种文体均可以写的话,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任选一种文体行笔成文,阅卷时不会受到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就中考而言,考生还是以写记叙文为宜,这一文体的写作容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考生拿到作文题后,重要的是积极思考、认真读题,读题的过程就是理解文题的过程,读题必须读深、读透,切忌匆匆一瞥便盲目下笔。如2003年中考作文题《我想唱首歌》,在读题的过程中须明白“我”是叙述的主体,文章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想”是一种心理活动,不能写成“正在唱”或“唱过了”;“唱”是颂扬、赞美,要明白“为谁而唱”、“为何而唱”;“首”是量词,表明所唱的内容必须集中;“歌”是唱的内容、对象,即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有人认为,全命题作文题意明确,可不必读题,这是一种不妥的见识。

  为了让考生做读题训练,不妨列举下列三道全命题作文让同学们认真思考:

  1、这也是财富
    2、献上一曲动人的歌
    3、最完美的答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中考磨枪篇:如何精通“之、乎、者、也”




中考文言文部分包括了文言诗文默写、加点字解释以及课内、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佳句的积累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考查对文言文中常用实词及常见语言现象的把握,考查对相关课内重点篇目文学常识、句子解释、阅读理解等知识能力的掌握,考查对文言知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和迁移的能力。
  文言诗文的默写


  能背诵、默写规定的文言诗文篇目,做到无错、漏、添、改;对其中的名言佳句要做到了然于心,熟练掌握;对记诵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并能作恰当运用。例如:

  1、土地平旷,____ ,____ 。

  2、“____,____”。

  两句诗写出了人们除旧更新的欣喜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1题的答案是“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本题为直接默写题,是传统而常用的测试形式。平时复习时就要求学生对古诗文中写景、抒情等名句熟练记诵。第2题的答案是“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题为理解性默写,需学生对诗文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归纳出诗文句子的一般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所以,平时背默即应该留意于此,只有读懂诗文,对诗文有一定的理解,把握了命题指向,才能答好此类试题。

  文言诗文默写的内容一般为名言佳句,切忌粗枝大叶,错、漏、添字或语序颠倒均要失分,此外也需注意书写习惯。

  加点字的解释

  要把握常用实词的确切含义及其用法。要注重理解古今词义有所变化的词语,确切把握其意义;要了解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要注意认识通假字。值得一提的是,加点字的解释还应该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正确求解。例如:

  1、香远益益清()2、扁鹊望桓侯而还还走走()()3、汗汗牛塞屋()第1题的答案为“更加”,这是文言文中出现较多的一个字,而《出师表》中有“斟酌损益”却作“增加”解,一词多义,必须加以关注;第2题中“还”通“旋”,解释为“转身”,通假字是古人写文章时所借用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用以代替表示本义的字,一般比较固定,须反复记忆;第2题中的“走”则为古今异义,应理解为“跑”;第3题中的“汗”是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出汗”,词类活用在初中文言诗文中有一定数量,比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用法,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加点词解释,除了熟练掌握常用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外,还要特别关注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反复记诵,举一反三。

  课内文言语段的阅读

  课内文言语段的阅读着重考查学生以下相关知识和能力:能用现代汉语解释(翻译)文言诗文句子的意思,熟悉一些文言诗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规律。能理清课内文言文(语段)行文思路,概括大致意思;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把握中心思想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文章、语段的启示意义。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例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蹩。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引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著名文学家  (人名)。2、“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斯役”  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3、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号呼而转徙(2)以尽吾齿4、选文中,作者列出了三组对比的内容:(1)  和;(2)  和;(3)  和。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中“  ”这句话展开的。第1题考查的是本课的文学常识,选文出自课文《捕蛇者说》,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对于一些名家名篇、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必须熟记。第2题考查的是代词指代内容,指文中的“捕蛇”,文言代词“之”、“其”、“是”等,也可以这样考查。第3题之(1)须理解“号呼”对“转徙”的修饰作用,译作“哭喊着辗转迁移”;(2)则要求对“齿”的含义“年龄”、“岁月”等有确凿的掌握,虚词“以”理解为连词“来”,可译为“来过完我的岁月”。第4题测试的是阅读理解语段的最大写作特点———对比,以时间段和句内包含的时间因素为着眼点,找出三组对比分别为“蒋氏以捕蛇独存”与“乡邻非死则徙”、“乡邻之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乡邻鸡狗不宁”与“蒋氏弛然而卧”,而后半题的答案:“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理所当然是该语段的中心句。

  文言句子的解释要在掌握重要实词的基础上,学会调整词序和适当地增删相关句子成分,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对文言诗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时,要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去,理清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把握语段的结构和行文的特点,并且还要关照作者的感情和观点,琢磨句子的言外之意。

  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

  2003年中考开始出现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理解,今年仍将保持相对的稳定。课外文言语段一般选择篇幅较为短小的、有一定的情节、蕴含某些道理的篇章,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文言知识、从课内向课外拓展迁移知识的能力。以2003年上海市中考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为例:

  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徐()(2)乃四顾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2)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第1题中“徐”、“顾”等词,在现代仍频频被用,如“徐徐上升”、“瞻前顾后”等,“徐”且与“疾”相对,理解为“慢”是题中之义,“顾”是“看”的意思。第2题⑴中只要懂得“尽”意为“完全学会”,句意“于是认为已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方法”就不难表达。⑵解的“椎”名词用作动词,注释已有说明,“径”即“直”,故句子应解释为“径直向前驶去”。第3题答案可有多个角度,从工作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等方面理解均可。

  上述课外语段中考查的加点实词“徐”、“顾”对学生来讲并不生疏,例如,“顾”曾在《狼》一文中出现,“顾野有麦场”的“顾”即作“看见”解;而句子解释“椎鼓径进……”中的“椎”正是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因此课外文言语段阅读理解和课内文言诗文的理解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0: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