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582|回复: 9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要有层次——《柳树醒了》赏析

片段一:

师: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入文中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正确?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生:我觉得他“澡”字读的很正确,是平舌音的。

生:“枝”是翘舌音,他读准了。

师:听的真仔细,这两个字在这段中,你们要特别注意。还有谁愿意读一读这段?

生:老师,他“软”字读错了,读成“暖”了。

师:对呀,你这个字读的很好,你来带领大家读读这句。

。。。。。。。。

(评析:初读课文时,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要作好这一点,只有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辨别,才能更好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为了避免枯燥机械的读,教师应该在学生读、听、说的过程中,加以组织,点拨,和鼓励,激励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读文。特别是教师的评价语言,更能树立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片段二:

师:同学们,我们怎么才能读好课文?

生:要读得流利些,还要读懂课文。

生:要读得有感情。

师:要读好课文,我们先要读懂课文。现在,小朋友们,边读课文边想,拿出笔,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老师,什么叫柳梢?

师:版画:柳树,柳梢,柳枝。

生:什么就柳絮?

生:我见过柳絮。河宾公园的柳树上,有一条条白白的,你一摇树,它就飞了。

师:对呀,柳絮就是柳树果实上的细毛。还有不懂的吗?现在,请小朋友门,先自己练读,再选择一段自己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

生:我读“春雷”这段。

师:你认为自己哪里读得好?

生:我都读得好。(学生很自信的坐下)

生:他读得太大声了。

生:我觉得要大声点,雷公公说话本来就很大声的。

生:小声了,小柳树就听不见了。

生:老师,我能加上动作,比他读得更好。

师:好你来,读。

(生边表演边读课文)

师:读得真棒。我们也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小朋友,你们读得时候,我仿佛听见了春雷跟小柳树在说话。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生:春雷会说:“春天到了,小柳树,快醒醒吧。

生:春天到了,花儿开了,你也该睡醒了。

师:对呀,春天到了,外面可热闹了。花儿开,鸟儿叫,小朋友们放风筝,小柳树醒来后,一定会很高兴的。那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读读这节。

。。。。。。。。。

(评析:读懂课文是读好课文的基础。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缺乏,阅读时会存在很多的疑难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定会成为读好课文的障碍。因此,做为教师,只有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画风》教学实录

王振华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

生:风声。

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风很冷。

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

生:风没有颜色。

生: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

生:(齐念)画风。

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

生:谁和谁在画风?

生:他们在哪儿画风?

生:风是什么样的?

生: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生:他们画得好吗?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呀,就必须认真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了。注意,自由读就是各读各的。好,开始。(生读)

师:下面呀,老师来检查一下,看谁刚才读得认真?(课件显示: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擦去 斜斜的男孩 显得)这是这篇课文的生词,谁来读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来,咱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能回答第一个问题了吗?一起来说。

生:(齐)是李卫、小艺和丹丹在一起画风。

生:那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指问题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师:咱们先来看图,你们看(出示三幅图)这就是他们的画,老师这有三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1.你喜欢谁的画?

  2.他的画上画了什么?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练习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你想说哪幅就说哪幅。(生练说)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给老师听呀?

  生:我喜欢小艺的画。

  师:好,老师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继续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师:我们看他说的对不对?(点击

  “红旗”、“风车”分别听到表扬)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艺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板书:红旗飘风车转)来表现风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说说其他的图?(回到三幅图)

  生:我喜欢丹丹的画。

  师:好,我也把它放大,你继续说。

  生: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师:嗯,不错。哦!原来丹丹画的是被风吹弯了的小树。(板书:小树弯)老师这还有一幅画,谁想说?举手的人可真多!接下来,老师要在你们当中挑一位小朋友上台来说,好,你来。

生:我喜欢李卫的画。

师:好,老师也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接着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点。

    师:在这里“雨点”这个说法可不对,应该说“雨丝”。好,请你继续说。

生: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师:(点击“雨丝”听到表扬)瞧,它夸你了,你真聪明!谁能学着老师的样(指板书),把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也画下来、写下来呢?(生画雨丝,写“斜”)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画的和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生: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师:(小结)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指板书)的变化来表现风的。小朋友们学得真好!已经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下面呀,我们就来练习朗读。(课件显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这是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谁来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哦,我听出来了”,突出了“在大树旁边”这几个字,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不错,强调了“几棵”这个词。还有谁想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你想突出“弯弯的”这个词对吗?好!大家刚才凭自己的理解朗读了这个句子,读得都不错。如果单独是这样一个句子,你们的读法都对。可是,你们看(指课题),这课的课题是什么呀?

生:(齐念)画风。

师:那么,在读这个句子时,我们应该突出哪个词才能体现有风呢?

生:弯弯的。

师:谁再来读?

生:(读)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好,大家就照这个样子读!(生齐读)

师:仿照刚才的读法,谁来读下面这句话?(出示:1.李卫说:“谁能画风?”2.丹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3.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师: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好,老师就请你们四个分别来读李卫、小艺、丹丹和作者的话,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认真看,仔细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想来试试?哦,真多!好,接下来咱们分组来读,老师来读作者的话,1、2、3组的同学分别读李卫、小艺、丹丹的话,咱们一起合作来把这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一样,也带上表情和动作。(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中的句子,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这一回,你们自己找伙伴,想找谁就找谁,看哪四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注意,先分好角色再读。好,开始。(生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生:我可以画头发飘起来了。

生:我可以画窗帘被风吹动了。

生:我可以画书页在翻动。

生:我可以画尘土在飘扬。

生:我可以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生:……

师: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生:能!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瞧,老师这儿有一幅简单的画,谁愿意上来添画?(生画,师放录音)

师:画好了就举起你们的小手,没画好的也把笔停下来,咱们下课再继续画。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画得不错。老师把他们的画都收了上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是谁的画?来,把你画的跟大家说说。(生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上面几个小朋友画的画。

师:(展示画)谁画的呀,你们都说说你们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生说)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接下来,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出示: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回家可以翻翻书,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啊,咱们以后再一起来讨论讨论。

  (作者单位:衡阳市人民路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拨响体验之弦 促进文本感悟——《画风》教学片断感悟

来源:进贤门小学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师教生学,照本宣读的状态。这种教学,根本没有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学习语文的主体,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漠视着人的个体差异,更谈不上文学语言在心灵深处的独特体验。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需要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一代。为此,教学理论和实践正在进行着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转变。

  所谓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境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的同时,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的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笔者以此理念为指导,进行了《画风》课文的教学。

  《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组入选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课文题目“画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三个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二年级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笔者认为: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三个小朋友开动脑筋画风的过程及方法。

[片断一]

一、课文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花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师: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风

(师板书“风”字)

师:谁能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

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风吹草低现牛羊。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师:同学,我们能歌唱、吟诵风,能不能画风呢

(板书课题画风)

二、初读课文,教授生字(略)

三、讲读课文

(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请你默读2-8自然段, 你喜欢谁画的风?

(学生默读2-8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谁画的风?为什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个别汇报)
生:我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画了两种方法。

生: 我也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

生:我也喜欢赵小艺,因为她是第一个想出办法画风的。

生:我喜欢陈丹。

师:说说看,为什么最喜欢陈丹呢?

生:他开始不会画,但是,别人画出来后,他也动脑筋想了,也会画了风。

生:我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提问题,而且他也画出风。

生:不对,宋涛他早就知道怎么画的,他是故意来考考大家的。

师:你喜欢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边找边画,小组交流)

生:我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

生:我喜欢宋涛,因为斜斜的雨丝,有小风吹来。

……

教师相机板书:
                     
(课件展示,我会说)

师: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生: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生: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师:不看黑板还能怎么说?

生: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

生: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

……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他们的话用横线划出来。

(师课件出示对话)

谁能画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我能!

我也会画风了。

我还能。

师(手指课件):谁能来读?

生:我能!

指名生读

师:说一说读的怎么样?

生:第一句是问句没读出问的口气。

生:我觉得他第二句读的很自信,声音特别洪亮

师:还有谁会读。

生:我也会读。

指名生读

师:读得不错,如果声音再洪亮一点,会更好。你还能来读吗?

生:我还能。

(生声音洪亮的读文)

师: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分角色在下面读一读。

(生分小组练读,小组竞赛)

……

三、课后拓展

师: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画风?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生画风)

[反思]

一、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主要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入境始与亲”,读书之前,教师就要综合运用语言、挂图、实物、音像等多种手段,创设一个恰当的阅读情境,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

1、 激活积累,诱发体验

积累是体验的先决条件。小语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语言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教师可唤起学生回忆,以学生已有过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阅读积累诱发学生真切的体验。笔者开课时,请孩子们猜一猜风谜语,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学生小手直举,发言积极。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们的原有体验。

2、 激发兴趣,诱发体验

就情感态度而言,首先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在本课中笔者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找到你喜欢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找出他们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小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

二、进入情境,引导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体验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可见,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他们需要通过对教学情境充分、自主地体验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由此,通过引入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

1、借助问题,引导体验

在学生自由读文后教师创设情境“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给小组的同学说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感受各种各样的体会,从而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超越了文本,张扬了个性,形成了富有创意的独到的见解。达到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主感悟。我们喜欢宋滔,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也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有阅读中,去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2、借助语言,引导体验

语言能创设情境,激起共鸣,使学生入情地参与到体验之中。在分析课文中三个孩子的对话时,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朗读。在学生读文环节中,课件出示三个孩子的对话,教师借机用“谁能来读?”“还有谁会读?”“你还能来读得更好吗?”让学通过回答,体会文中的“能……也能……还能……”这一递进句式的用法。引导体验,达到“水到渠成”功效。

三、优化情境,丰富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因此,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激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努力使学生在文本形象与他们的生活世界中丰富体验。

1、激发想象,丰富体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假如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支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定能较好地诱发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在想象中巩固知识,在想象中接受爱憎美丑的教育,在想象中培养思维能力……如教学时,教师理解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画风后,并适机出示板书。同时设计了说话环节“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先让学生对着板本说一说书上,再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说一说风来了还有什么现象。“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由此可见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无疑是在想象的情境中为体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 动手操作,丰富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思考,从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叙述条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慢慢丰富体验,发展思维能力,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后,教师布置“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画风?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的作业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总之,没有体验的教学如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我们有义务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扬长避短,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了体验,才有接纳、认可、感悟、共鸣,也才有了生发和拓展。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教育大潮中,拨响体验这根弦,让学生“真情告白”,任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拉近与课文的情感距离,让学生透过语言南昌市进贤门小学的外壳寻找到理性的内核,一次次去完成深层次的哲理感悟、人文内涵的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画风》情境教学举例

   正值暮春,扬柳初展婆娑的姿态,亭亭玉丽的广玉兰绽开出洁白、芬芳的花朵。此时凉风习习,老师在学生初读感悟后将学生带到操场。

师:“孩子们,你们感受到风了吗?”

生:“风吹在脸上凉凉的。”

生:“风吹来了阵阵花香。”

生:“我还闻到了垃圾的味道。”生:“风把尘土吹进了我的眼睛。”                                        师:“孩子们,你们听到风了吗?”                                        生:“我听到了风拍打窗户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风把树叶吹的哗哗的响。”                                    生:“我听到了风把国旗吹的‘呼啦’‘呼啦’的响。”               

师:“那么,孩子们你们看到风了吗?”孩子们四处观望。             生“我看见了风。瞧,它把红旗吹的在跳舞。”                            生:“我也看到了风,它把小树吹的也在跳舞。”                         生:“我还看见了风把树叶吹的只跑,跑一会儿还停一会儿。”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但感受到了风,听到了风,还看到了风。你们能把风画下来吗?”“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么让我们回到教室用笔画出你看到的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画风》教学实录之一
      作者:阜新市海州区新华小学 李冬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能正确书写“艺”、“丝”等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教学用具:
          图片字卡词卡
        教学过程:

        师:老师这有一些生字朋友,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
        学生读生字。
        师:你们的记忆力可真强啊!我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看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学生读词。
        师:声音真响亮!谁能用“忽然”说一句话?
        生1:我正在楼下玩,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儿摔倒了,我连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生2:我正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天空下起了一阵雨。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很高兴,老师这有一个谜语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举手)一起回答
        生齐答:风
        师:“风”长什么样子呢?
        生1:“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样子。
        生2:“风”没有气味刮在脸上,有感觉。
        生3:“风”是无色无味的,但“风”也可以听得到。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这种没有样子的风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出来了,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知道。
        师:谁知道?
        生1:赵小艺、陈丹、宋涛。(师板书)
        师:齐读。
        生齐读
        师:那么通过昨天的学习这三个小朋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他们非常聪明。
        生2:他们很有想象力,想象力非常丰富。
        生3:他们有很强的观察力。
        师:我也非常同意你们的看法,你们喜欢他们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5课《画风》(板书)看看这三个小朋友是怎么把“风”画出来的,打开书66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生边读边画,师巡视)
        师: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生1: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1:“飘”。
        师板书:旗子飘
        师:我这有一幅赵小艺的画你们想不想看?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有树,有房子,还有飘着的旗,我感受到有风了。
        生2:我也是感受到有风了。而且这幅画画得很美。
        师: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那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内容再美美地读一遍?(指名读文)
        师;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1.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2.赵小艺说:“我能!”
        生1:第一句比较具体,第二句话不具体。
        生2:第一句给人的感觉是经过思考说出来的而第二句没有思考好像直接就说出来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很有感情。
        师:好,接着汇报。
        生: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弯弯”
        师:想不想看看陈丹的画。
        生:想
        师: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
        生:很美
        师:他的画中有风吗?
        生:有风,小树已经弯了
        师板书:小树弯
        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文字再读一读。
        指名读文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陈丹说话时那种自豪的语气没有读出来。
        师:那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读文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师:赵小艺,陈丹都画出了自己的风,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呢?谁愿意接着汇报?
        生:宋涛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我通过“斜斜的”的这个词感受到宋涛画出了风。(师板书雨丝斜)
        师:我这还有宋涛的画,你觉得宋涛的画怎么样?
        生1:宋涛的画有茂盛的树,有斜斜的雨丝,让我感受到了风。
        生2: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幅画中有风那为什么树不弯呢?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3:那是因为宋涛画的风不大,只能把雨丝吹斜而不能把树吹弯,再有那树特别粗,一般风吹不动。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2:同意!
        师:你可真聪明!那么谁愿意再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我这还有一幅画,从这幅画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个小男孩正拿着一个风车,风车在呼呼地转。我觉得这幅画中也有风。
        生2: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画男孩而不画女孩?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男孩比女孩活泼一些,所以画男孩拿风车。
        师:你对这个答案满意吗?
        生:满意。
        师:那么谁再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话再读一读?
        生读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所以我喜欢他们。
        生2:因为他们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师:那么他们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多画风的方法呢?
        生:因为他们平时留心观察生活。
        师:你说得太精彩了!大家表扬表扬他。
        师:文中的三个小朋友老师也非常喜欢,愿不愿意再度读一遍课文?(愿意)这次咱们换一种方式读怎么样?商量商量咱们准备怎么读?谁有好方法?
        生:老师,咱们分角色朗读。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好!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生读文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第一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师:文中最后一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是说他们画得好,是对他们的赞美。
        师:这三个小朋友经过认真的思考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那么你们也思考一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出风?
        生:我要画一个风娃娃,把树叶吹得漫天飞舞。
        师: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画。
        生:我要画一个飞在空中的塑料袋,是风把塑料袋刮到空中的。
        师:如果看到漫天飞舞的塑料袋,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脏,太不卫生了。
        师:还觉得美吗?
        生:不美。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不要乱丢塑料袋。
        师:你真是一个环保小卫士。你可以为此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生:我要画一个动的窗帘。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但“动”这个词不恰当,谁给他换一个词?
        生:改成“飘”飘动的窗帘。
        师:你觉得这个词怎么样?
        生:比“动”好。
        师: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就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同桌间互相说。
        师:能不能把你说的试着写下来。
        生写风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自己的作品。
        师:我们写出了风,课后可以把你写的风再画一画。也拿到课堂上展示一下。
        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这节课要求我们写的字,你认为这几个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
        生:“艺”、“丝”
        师: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上下结构。“艺”上窄下宽,“丝”上宽下窄。
        师板演写字,边写边说明要点。
        师:其余的字自己写。
        师巡视
        师:观察这几个字,看能否记住他们,老师想考一下你们的记忆力。(考生字,找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写)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对于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
      境,学生在猜过谜语后,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且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白要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以上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但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复习时间过长,没有必要最后造成写字时间较少,指导不到位,今后要注意复习方式简单化,不要复杂。
        2. 朗读指导不到位。在读上关注了量而没有关注质的提高。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没有作必要的范读指导。
        3. 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没有很好的处理,处理不够果断驾驭课堂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实例与评析

作者:徐婷   文章出处:安徽省芜湖市大官山小学

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 王和欣(评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齿、枚” 等13个生字。会写“仍、使、便”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激发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1.本课的11个生字词,13个带拼音的生字,13个不带拼音的生字。2.有关邮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黑便士” 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

2.(出示现在的邮票)比较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

3.(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4.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写生字

1.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有趣吗?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和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2)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

(3)自由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不会的可问同学。

(4)巩固生字。(看实物拿字卡“刀”;看动作拿字卡“裁、撕”;说城市拿字卡“伦敦”;猜字谜拿字卡“研、究”。)

3.练习写字。

(1)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仍)

(2)师范写,学生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横折折折钩要先写,是一笔写成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一课要求我们写的字还有哪些和“仍”字一样都要写得左窄右宽。(还有“使”“便”。)

(4)请大家拿出铅笔,坐端正,把这些字写一遍。

(5)展示学生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朗读感悟

1.小朋友的生字学得又快又好,真聪明!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读了这一课后,有一个问题总是搞不明白:究竟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呢?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正确答案。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

3.找到答案了吗?

4.意见不统一。这样吧,请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坐在一起,请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同学坐在一起。让我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到理由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意见一致,教师作为反方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

5.分组讨论,说明理由。

(1)请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先发表意见。

(2)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吗?

(3)这组学生把课文中写的这个小故事完整地读一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看谁读得好。

(4)读得真不错!(转向“阿切尔”小组)这回该你们组了。

(5)“阿切尔”小组的学生说理由。

(6)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吗?

(7)(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第四自然段。(看图引导朗读;板书引导朗读;比较引导朗读。)

(8)回答课后“读读想想” 中的问题。“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6.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看,来感受一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学生动手撕邮票。)

7.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吗?

8.齐读课文。

四、扩展

1.课件展示大龙邮票;读一读课后“我知道”。

2.展示各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

3.发带有齿孔的纸,让学生自己设计邮票。

4.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邮票,并加以说明。

5.请集邮的小朋友课后也把自己集的邮票带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分享你们的幸福与愉快。

【评析】

本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而精心设计的,其主要特点有三:

1.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安排了四个学习生字的教学环节,一是课件出示生词和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二是开火车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三是自由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不会的可问同学;四是巩固生字(看实物拿字卡;看动作拿字卡;说城市拿字卡;猜字谜拿字卡)。

出示生词是为学生提供识记的环境,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准。除去拼音认读生字词,是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中,教学则采用多样形式,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以词识字,运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体现了二年级识字的教学的特点。

2.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通过“究竞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辩论,去激发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以达到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中,自悟自得。在阅读中有机地安排了回答课后“说说想想” 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复述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以及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和态度。也为第二学段复述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拓展活动中,一是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这是结合了课文内客的特点,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通过获取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给带有齿孔的纸,让学生自己设计邮票,并加以说明。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通过集邮的小朋友带邮票,同学间欣赏的形式,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片断赏析之一
三年级上册第7课《动手做做看》第7小节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静心细读第7小节,想想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思考
  生:科学家明明提了一个错误问题为什么还哈哈大笑?
  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急,答案都在课文里。玛丽亚很奇怪也很不服气,可科学家为什么还哈哈大笑?这笑声中包含着什么?大家可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分角色表演一下,表演要逼真,奇怪、哈哈大笑都要表演出来,科学家的话中能否把他笑的原因也说出来。
  生十分投入对演,教室笑声不断,充溢快乐。
  生生、师生表演,举例如下:
  (一)
  生:科学家老爷爷,您知识渊博,怎么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生(哈哈大笑):你真是个爱思考,肯动手的好孩子,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二)
  生(很不服气):您这么有水平,为什么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生(哈哈大笑):真不简单,只有养成爱提问,爱思考,爱实验的好习惯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三)
  生:老爷爷,如果我不去试一试还不知道您竟然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师(哈哈大笑):你敢于怀疑权威,善于认真思考,真是好样的。请记住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实践才能得出真知。
  (四)
  生(很气愤):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你算是个科学家吗?
  师(哈哈大笑):我很欣赏你的勇气,谢谢你的批评。我不故意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你们就一直迷信我,迷信书本,我想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吧!
  生(不好意思):是的,谢谢您老爷爷。

  评析: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以读书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巧借文本资源创设了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主动的学习空间,保证了学生活动的面和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兴致勃勃地去感受、去体验、去自主建构、自由快乐表达、创造。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实现了学生、教师、教材、作者的多维对话,学生个性化语言能力的发展,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整个教学进程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气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0: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