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0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基础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07: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曾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
A.国徽              B.国旗              C.国歌              D.首都
3.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刘少奇
4.1951年祖国领土基本上得到解放,是指
A.除西藏外,全部解放
B.除台湾和一些岛屿外,全部解放
C.国民党残余部队被全部消灭
D.国内反革命势力被全部消灭
5.新中国诞生的意义不包括
A.壮大了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C.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二、问答题
6.请看下面图片:

请问答:
(1)此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发生在哪一年?
(3)当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到北京谈判的首席代表是谁?
(4)最后达成了什么协议?
7.材料解析题
材料1   看下图

材料2   此建筑物上有这样的文字: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此建筑物的建立是什么会议作出的决议?
(2)“三年以来”的“三年”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阶段?
(3)“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4)“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8.1949年,为了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A   3.B   4.B   5.D
二、6.(1)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2)1951年。
(3)阿沛?阿旺晋美。
(4)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7.(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3)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规定了国旗,国歌,首都,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一、选择题
1.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是
A.悍然指挥“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B.派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
C.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鸭绿江边
D.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
2.抗美援朝的目的是
①抗击美国侵略者   ②保家卫国   ③支援朝鲜人民   ④保卫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952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国侵略军,取得胜利的最著名的战役是
A.渡江战役                        B.平壤战役                        C.上甘岭战役                        D.孟良崮战役
4.建国初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的事件是
A.抗美援朝战争
B.土地改革运动
C.三大改造
D.西藏和平解放
5.抗美援朝中,严守潜伏纪律,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不暴露目标的是
A.董存瑞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刘胡兰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9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的声明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主义者”“邻人”分别指的是哪些国家?
(2)中国政府对“帝国主义者”的“肆行侵略”做出了什么反应?

7.阅读下列材料:
1950年9月15日,美帝国主义纠集15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帜,在朝鲜仁川登陆。10月1日越过“三八线”侵入朝鲜北部一直打到中国边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请回答:
(1)“联合国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联合国军”主要是哪国军队?
(3)美国侵略朝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其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一司令官称“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请回答:
(1)美国司令官指的是什么战争?
(2)试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谈谈这场战争中朝取得胜利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A   5.C
二、6.(1)美国;朝鲜。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1)抗美援朝。
(2)美国。
(3)侵略中国;没有达到;因为中朝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
8.(1)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2)国际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内意义: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基础训练

请回答:
你认为河南省郾城县实验小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4.A  5.B
二、6.(1)大力发展教育。
(2)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
7.(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
(2)不对。因为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父母有义务使孩子接受教育。
8.不对。因为这种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设置建立的初中、小学,应该承担起使每个适龄儿童免收学费获得平等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学校不应该按贫富把学生划出等级。

第20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A.1942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78年
2.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1982年第一届评选揭晓的文学奖是
A.茅盾文学奖                                                        B.鲁迅文学奖
C.儿童文学奖                                                        D.巴金文学奖
3.建国后,针对旧中国人民体质较弱的现状,毛泽东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A.“学习第一”                                                        B.“德育第一”
C.“健康第一”                                                        D.“体育第一”
4.荣国团获得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是在
A.25届世乒赛上                                                        B.26届世乒赛上
C.36届世乒赛上                                                        D.23届奥运会上
5.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体育项目是
A.乒乓球                                                                B.排球
C.射击运动                                                                D.羽毛球
6.下面不能说明中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是
A.2008年北京承办奥运会
B.中国运动员不断打破世界纪录
C.提出正确的体育运动方针
D.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
二、材料解析题
7.请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这些小说是什么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2)这是根据哪一位作家的遗愿设立的奖项?
8.请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为我国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是谁?
(2)他是什么项目的运动员?
9.请看下面图片:

(1)这是哪一年的欢呼镜头?
(2)他们为什么欢呼?
10.阅读下列材料:
北京响亮地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办口号,还提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三大主题。
请回答:
(1)北京将在哪一年承办奥运会?
(2)为迎接奥运我们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A  5.C  6.C
二、7.(1)茅盾文学奖。
(2)茅盾。
8.(1)许海峰。
(2)射击运动。
9.(1)2001年7月。
(2)北京申奥成功。
10.(1)2008年。
(2)只争朝夕,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关心申奥,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前,布票、粮票、油票等票据的流行是由于
A.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
B.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
C.商品经济的产物
D.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匮乏
2.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后
3.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
A.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很快
B.公共电(汽)车和自行车成为城市人主要的交通工具
C.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增多
D.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4.以下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前的“铁饭碗”全部被打破
B.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C.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新事物等层出不穷
D.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人们不断的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5.以下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C.城镇职工的医疗费用由职工所在单位负责支付
D.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今天的人感到奇怪:“我们今天每月也吃不了21斤,为什么你们会饿出浮肿病来呢?”当中国人的物质水平发生了变化,“吃饭”这个词汇,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吃菜”的意思后,每月3两油、3两左右肉(常常供应不上肉)的机关工作者为了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常常成群结队到山区和郊外挖掘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在公共食堂里磨成粉末,这是一种不错的食品。
材料2        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过去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渐为人们青睐,上了菜桌。在草原就有许多这种野菜。天然草地上的野菜,很多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2的“吃野菜”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这是真的吗?
(3)为什么“我们今天每月也吃不了21斤,当时还会饿出浮肿病来呢?”
7.材料1         下图为改革开放之前买布用的布票。
材料2         下图为消费者在市场上选购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请回答: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8.改革开放后,“铁饭碗”逐渐被打破,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这反映了社会发展怎样的趋势?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1.D  2.D  3.A  4.A  5.C
二、6.(1)材料1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材料2是为了丰富生活。
(2)是真的。
(3)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主食的比例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在60年代,只吃主食,根本就没有副食和果品,所以人们得了浮肿病。
7.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商品丰富多彩。
8.①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②我们应该发奋学习,争取使自己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基础训练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D.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
4.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战线的主要成就是

①上海APEC会议举行        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③中日建交        ④中美建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模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的会议是
A.世界妇女大会                                                                        B.世界卫生组织会议
C.亚运会                                                                                D.上海APEC会议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在1954年越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发生的一件事,表明周恩来对藐视中华民族尊严的敏感程度。周恩来代表着中国,约翰?杜勒斯代表着美国。过去杜勒斯对一个记者说,只有在我们汽车相撞的情况下,两人才会会晤。一天上午,当双方都进入会场时,他们彼此遭遇了。杜勒斯摇摇头,走出了会议室,完全藐视中国这位外交部长。……“因此我走下首次抵达北京的飞机舷梯的最后一级向他(指周轻快走来)走去时,就主动伸出了我的手。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1982年6月写的回忆录《领导者》
请回答:
(1)“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2)尼克松访华,按照外交礼节的惯例应由迎接方先伸出手来表示欢迎,为什么首次访华的尼克松总统反而主动地先伸出手呢?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理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2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请回答:
(1)据材料1、材料2说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2)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
(3)两个公报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8.看图回答问题:

(1)这是_________年_________会议上的照片。
(2)此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B  5.D
二、6.(1)和解。
(2)尼克松认识到: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是美国敌视中国造成的,因而实现和解理应由美国主动。
(3)美国终于结束了与中国的对抗关系,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7.(1)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由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发展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3)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他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个有利的约束,有利于反霸斗争。
8.(1)2001  上海APEC会议或亚太经合组织
(2)“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2.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二号                                                                        D.神舟三号
3.2001年,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水稻专家
A.钱学森                                                                        B.邓稼先
C.杨振宁                                                                        D.袁隆平
4.属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科研成果的是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进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③用于实战的导弹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标志着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中进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2        1964年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请回答:
(1)为研制原子弹做出杰出贡献的我国著名科学家是谁?
(2)我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7.阅读下列材料:
这是张爱萍(原国防部长)悼一位科学家的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请回答:
(1)这位科学家是谁?
(2)你能举两个例子说明“捷音频年传”吗?
8.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请用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中国农民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
一、1.A  2.B  3.D  4.B  5.A
二、6.(1)邓稼先。
(2)当时帝国主义利用核武器对中国和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自己研制出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7.(1)邓稼先。
(2)1964年领导成功爆炸原子弹,1970年领导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8.①因为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走向富裕之路。②科学家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成功,亩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一、选择题
1.1986年,对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做出批示的国家领导人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李鹏                                                                                D.胡锦涛
2.下列不属于“863”计划发展高科技重点的是

A.生物技术                                                                        B.航天技术
C.电子技术                                                                        D.能源技术
3.1996年,国家又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的是
A.信息技术                                                                        B.自动化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海洋高技术
4.“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变为现实是通过
A.书本知识                                                                        B.电话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交通技术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络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
B.网络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
C.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D.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青少年应禁止上网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做出决断,不可拖延。”
——邓小平
请回答:
(1)这是邓小平对什么建议的批示?
(2)这个建议后来形成了什么计划?
(3)这个批示说明了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邓小平
请回答:
(1)此材料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3)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8.智能迎宾机器人热情地向来宾挥动着手臂;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不满周岁的克隆山羊“阳阳”在展厅一角的新家里悠闲地吃着草;背上长着人耳的小裸鼠在玻璃箱里窜来窜去,慌乱地注视着玻璃箱外无数双好奇的眼睛。从自动拿放细小物品的多指灵巧手,到任劳任怨的擦窗机器人;从使用高效无污染镍氢电池的小轿车,到采用环保新能源的超导滋流体推进船;从抗病虫害的转基因甜椒、番茄,到新型抗艾滋病的海洋药物……徜徉在14000平方米的展厅里,人们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
      
请回答:
(1)你认为以上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是真实的吗?
(2)此展厅正在展示什么成果?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C  5.D
二、6.(1)是王大珩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四位老科学家一起,于1986年3月提出的《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2)“863”计划。
(3)这个批示说明邓小平和中共中央对高科技的高度重视。
7.(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3)生产资料与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劳动力,也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
8.(1)是真实的。
(2)“863”计划的成果。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选择题
1.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在

A.1978年                                                                        B.1980年
C.1983年                                                                        D.1986年
2.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A.1978年                                                                        B.1986年
C.2000年                                                                        D.2002年
3.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在世界的位置是
A.发达国家的前列                                                        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发展中国家水平的前列                                                D.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4.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是
A.教育                                                                                B.科技
C.农业                                                                                D.工业
5.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素质教育                                                                        B.九年制义务教育
C.希望工程                                                                        D.阳光工程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此材料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国家为什么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材料2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请回答:
(1)以上材料选自什么文件?哪一年通过的?
(2)如果家长说“孩子是自己的,不想让她上学就不上,谁也管不了”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8.河南省郾城县实验小学以学生贫富划分班级,用金钱把学生分成两类,富家子女可以进新楼享受空调,贫困家庭子弟只能留在没有空调的旧楼里经受酷暑的煎熬。(《中国老年报》2002.8.16)有人说,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改革,给富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理所当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基础训练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
(2)后来又有何发展?
(3)在推进和平统一问题上,我们最反对什么?
三、问答题
7.为促进和平统一,海峡两岸授权两个民间团体进行对话,这两个民间团体是什么?已达成怎样的共识?

8.目前,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已成为众望所归,人心所向。那么,又是什么因素阻碍祖国和平统一呢?

       

        参考答案
一、1.C  2.A  3.A  4.B  5.D
二、6.(1)平等会谈。
(2)“一国两制”。
(3)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三、7.①台湾成立的是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②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加强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8.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湾分裂势力。

第14课        钢铁长城
一、选择题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2.人民空军刚一诞生,就面临着战争的考验,这场战争是指
A.抗日战争                                                                B.人民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对越自卫反击战
3.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是在

A.1949年                                                                B.1955年
C.1957年                                                                D.1964年
4.毛泽东曾坚定地说“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是指
A.核潜艇                                                                B.导弹
C.原子弹                                                                D.氢弹
5.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是在
A.新中国刚成立时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文化大革命期间”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
材料2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毛泽东“还要有原子弹”的愿望什么时候实现的?
(2)用事实说明毛泽东“以后还要比现在强”的预见是正确的?
(3)简单概括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7.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确地预见到世界大战一时不会爆发。1985年5、6月间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制定了军队体制改革、精减方案。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军队减到300万。这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人民军队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而迈进的重要一步。而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却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较量。裁减军队数量,可以更好地集中人力财力进行现代化建设。裁减员额省下来的“人头费”可以更好地更新设备,加强军队的科技力量,从而起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作用。

请你分析:中央军委为什么做出了“百万大裁军”的决定?
8.人民军队在抢险救灾方面的功绩更是有口皆碑。几乎在每一次重大的救灾、抢险活动中,都活跃着军人的身影。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困难,子弟兵就出现在哪里。
有关资料表明,几年来,全军共参加各种抢险救灾7.5万多次,派出兵力累计达400多万人次,出动飞机、舰艇1.5万多架(艘)次,出动车辆机械50多万台次,抢救遇险群众98万人次……
他们被称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一、1.A  2.C  3.C  4.A  5.B
二、6.(1)1964年。
(2)海军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
空军力量壮大,我们能制作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导弹部队发展壮大,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等等。
(3)经济实力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7.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考虑,近期没有大的战争的发生;可以更好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因为经济实力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另外裁军省下来的费用,可以用于加强军队的科技力量。
8.学习他们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学习他们把方便让给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上等等。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接见的代表团是
A.缅甸                                                                                B.印度
C.越南                                                                                D.朝鲜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反对霸权主义                                                                B.反对殖民主义
C.反对帝国主义                                                                D.求同存异
3.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④会议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进行了讨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关于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5.1954年发表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两个国家是
①朝鲜        ②印度        ③越南        ④缅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使它们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协议。我们还应该在共同的基础上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周恩来总理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第一次亚非会议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
(2)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原则。其中“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1953年12月31日下午1时周总理在友好的气氛中恳切地说:“我们相信,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是周恩来会见哪国代表团的谈话?
(2)“悬而未决的问题”指什么问题?
(3)周恩来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
三、问答题
8.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是怎样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的?


参考答案
一、1.B  2.D  3.C  4.C  5.D
二、6.(1)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同”指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异”主要是指社会制度不同。
7.(1)印度。
(2)中印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三、8.①1949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②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③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④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和平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⑤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交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①②③
2.20世纪70年代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第三世界的兴起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抗美援朝的胜利国际威望提高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3.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基础训练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选择题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民族平等
D.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我国第二橡胶基地在
A.西藏
B.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
C.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D.新疆
3.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孔繁森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4.下列不属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
A.内蒙古                                                                        B.西藏
C.新疆                                                                                D.青海
5.西藏地区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是在
A.20世纪60年代初
B.新中国成立后
C.三大改造完成的同时
D.20世纪50年代中期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想。中西部地区范围很大,如何加快开发要有通盘的考虑。……西部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
——江泽民同志在西北五省区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西部地区通常是指哪些省市?(答对四个即可)
(2)根据资料回答西部开发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西部开发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在他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也道出了这个民族对他的怀念:
上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
二离桑梓独恋雪域
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请回答:
(1)此人是谁?
(2)“这个民族”是什么族?
(3)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三、填空题
8.中华民族是一个由_________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1954年《________》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________。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D  5.A
二、6.(1)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十个省市。
(2)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气候条件较差;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教育发展比较落后(此问答对两条即可;如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也可)。
7.(1)孔繁森。
(2)藏族。
(3)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为官清廉,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开拓进取等。(如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也可)
三、8.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选择题
1.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2.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是指
①香港岛        ②新界        ③澳门        ④九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前,长期占领我国澳门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法国
4.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其统治香港的时间是
A.99年                                                                        B.一个世纪
C.一个半世纪                                                        D.两个世纪
5.“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C.一个政府,两个国家
D.一种制度,两个国家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材材料:
材料1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讲话
材料2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在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港人组成)第三次全体会议上,59岁的董建华当选为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请回答:
(1)我们为什么在1997年一定要收回香港?而且一定能收回香港?
(2)材料2体现了我国对香港采取的什么政策?董建华的当选有何重大意义?
7.阅读下列材料:
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留,我们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十五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在十五年后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请回答:
(1)谈话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构想?
(2)我们已用此构想成功的解决了什么问题?
(3)此构想还适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8.闻一多《七子之歌》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请回答:
(1)歌词中的“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他们”指谁?
(2)澳门是在什么朝代与祖国分离的?
(3)闻一多先生的愿望是“七子”都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实现了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  4.C  5.A
二、6.(1)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为99年,1997年7月1日到期,因此,我们一定要收回香港。我国政府不是腐朽的晚清政府,我们有决心有实力收回香港。
(2)体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政策。董建华当选标志着香港的民主进程迈出了第一步,香港即将开始一个新时期。
7.(1)“一国两制”。
(2)香港、澳门问题。
(3)台湾问题。
8.(1)葡萄牙。
(2)明朝。
(3)没有,因为台湾还没有统一。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是在
A.新中国成立时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改革开放后                                                                D.1979年
2.八项主张中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C.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不使用武力
D.以谈判方式解决分歧
3.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问题,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和平统一问题                                                                B.恢复行使主权问题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问题                                                D.收回殖民地问题
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                                                                        B.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C.两岸通航、通商、通邮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5.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不包括
A.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可保留军队
C.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D.可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基础训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选择题
1.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是
A.“阶级斗争为纲”
B.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C.“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
D.“两个凡是”
2.建国以来,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3.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实行改革开放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这篇文章引起广泛的注意。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情况,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大讨论?
(2)经过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
(3)这次讨论有什么意义?
三、问答题
7.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相同核心点是什么?这两次决策实践结果有何差异?
8.以下三位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在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4.B  5.C
二、6.(1)否定“文革”,反对“两个凡是”。
(2)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7.①核心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八大”的正确决策被从理论上修改,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得到全面落实。
8.①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②第一次巨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二次巨变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次巨变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内地
2.1980年,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正确的一组是指
A.上海、深圳、珠海、广州
B.深圳、珠海、广州、厦门
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D.深圳、珠海、汕头、福州
3.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D.引进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10月邓小平讲话《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2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2月邓小平讲话《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邓小平讲话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是否一致?为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文革史科
材料2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1)材料2是什么会议的决议?
(2)材料1与材料2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3)为“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实行的时候,有人反对,理由是:“违反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A  5.C
二、6.(1)不能以计划和市场作为衡量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一致。因为它符合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7.(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材料1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材料2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政企分开,实行对外开放。
8.不同意。理由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但只要公有制居于主导地位即可,并不是要求百分之百的公有制。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就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况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的只是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的变革,并没有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党的“十三大”内容的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部署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大会是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党的“十三大”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是指
A.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5.我国实行改革开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邓稼先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2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请回答:
(1)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回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南巡讲话有什么意义?
三、问答题
7.简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8.连线题
党的“十二大”                                                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党的“十三大”                                                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四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五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C  5.B
二、6.(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2)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7.①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②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④党的“十五大”确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基础训练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D.制定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
2.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急于求成   ③忽略客观经济规律   ④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A.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中,不包括
A.高指标
B.浮夸风和共产风
C.瞎指挥
D.一刀切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楷模的解放军好战士是
A.黄继光                                B.雷锋                                C.邱少云                                D.董存瑞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请回答: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什么?当时国内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八大”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否正确?准备怎样解决这一矛盾?
(3)为什么“八大”制订的路线和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7.看下面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内容:

        图1                                图2
请回答:
(1)上面图片哪一幅是虚假的?哪一幅是真实的?
(2)当年我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3)今天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三、问答题
8.1956年至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过严重的失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条战线也涌现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
(1)这一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这一时期有哪些英雄模范人物?
参考答案
一、1.D   2.A   3.D   4.D   5.B
二、6.(1)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正确,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左”的错误的影响。
7.(1)图1是虚假的,图2是真实的。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3)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
三、8.(1)成就:大庆油田建成,实现石油和原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2)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选择题
1.“文革”初期,毛泽东认为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是
A.周恩来和朱德
B.华国锋和叶剑英
C.刘少奇和邓小平
D.陈毅和刘伯承
2.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大批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
B.“二月逆流”
C.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并被开除出党
D.撤销邓小平职务
3.1976年因纠正“左”倾错误而受到“四人帮”诬蔑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邓小平                                C.叶剑英                                D.华国锋
4.四五运动的首发地是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5.“文革”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四五运动
D.毛泽东逝世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请同志们重读一遍这张大字报和评论,可是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又何其毒也!……”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请回答:
(1)上述大字报中“请同志们重读一遍”的人是谁?
(2)材料中的某些同志实际上指谁?
(3)这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7.阅读下列诗词: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
——郭沫若
请回答:
(1)此词发表于哪一年?
(2)文中的“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分别指谁?
三、问答题
8.毛泽东为什么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请举例说明对“文化大革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是如何抵制和抗争的?


参考答案
一、1.C   2.C   3.B   4.A   5.B
二、6.(1)毛泽东。
(2)刘少奇和邓小平。
(3)1966年,1976年。
7.(1)1976年。
(2)王洪文、姚文元、张春桥、江青。
三、8.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了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他决定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
②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1976年4月5日,北京上百万群众自发地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爆发了四五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2: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