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学生计算又出错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由于学校缺数学教师,于是我接下了六年级的数学。这个班人数不多,只有31人。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却层次分明。优秀生没有,大部分学生五年级期末的数学成绩仅六七十分,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数学学习程度如同二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每天上课我最难以接受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过关,表现在每天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中。无论新学知识学得如何过关,到了计算这最后一关,学生就是算不对。比如在学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后,我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在我检查时发现,他们列对了算式,但答案却算不对。检查了十个人的作业本,答案能对上的几乎没有。当我再仔细检查时却发现,学生之所以发生错误的原因在于计算失误。我让一个学生列竖式,这处学生列了两遍才算对。错误在哪呢?原来是在口算上出了错。这种情况在这个班是普遍的现象。每次测试,口算题共十分,能得满分者并不多。再看一看那些学困生,口算能力就更差了。笔算题全班能得满分者也是不多。这样的能力,能学好数学吗?答案是肯定的,怎么可能呢!期末考试就亮了底,拿了倒数第一名。
    看到成绩,我也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我找到了答案。
    客观原因:在与学校数学教师的聊天中,得知我班学生以前的学习状况。当时教他们数学的老师不固定,老是换,致使基础没有打好,造成口算和笔算能力不强,数学学习水平不高;某些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把学习当成是老师或家长的任务,对学习、作业有厌恶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把作业当成负担,平时不完成作业,不多练习,久而久之口算和笔算能力就变得越来越差。
当然,还有学生主观上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
    主观原因:我发现,学生计算时都有如下的通病:(1)观察不仔细,比较精心大意,将运算符号看错。如把+当成×,把—当成+等。(2)感知数字不准确,把相似的数写成另一个数,如3当8等。(3)注意力分散,人在计算,心却在别处,对计算没有多大的兴趣。(4)记忆出错,如进退位加减中忘了进位或退位等现象;运算顺序不对;乘法口诀不熟练;计算方法不熟练,如约分、通分等等。(5)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学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练习是否对错,不愿动脑思考,教什么就学什么,被动学习,主动性差。(6)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书写马虎,算后不检查验算。
    除此之外,做为教师的我在教学上也存在问题。一是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淡化了口算,没有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口算训练;二是笔算练习没有经常化;三是对旧知复习不及时;四是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造成欠债过多;五是对学困生和有问题学生照顾不周,关注较少;六是教法上不适合部分学困生和有问题学生,他们难以接受;七是没有经常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没有关心到每一个学生的心身健康成长,特别是学困生。
找到了症结,一切就好办了。我从口算下手,结合笔算,决定对学生进行狂轰乱炸。下面是我的做法:
    一、 抓好基本口算笔算练习,提高口算和笔算的准确性。
    有效的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 每天数学课前的几分钟,我会给学生10道口算题和1道笔算题。对于我班的学生,我采取先少后多、先慢后快、先正确后迅速的原则,进行口算和笔算能力的训练。在练习时,注意讲清算理,做到算理明,思路清,练习的量不要太大。并放慢口算的速度,确保口算的正确性和思考过程的清晰性。当然,对于学习程度好的班级,题量可以逐步加大。
课下,我会安排给学生抄20道口算题和1道四则混全运算题。这些口算题没有年级之分(对于六年级学生是无年级之分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口算的能力,让学生的大脑在课后也能做一做思维的体操,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口算的质量和速度。
    二、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弄清算理。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是进行运算的依据,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得清楚、深刻,那么计算时就会思维敏捷、迅速准确。否则,就会陷入一种盲目状态,出现各种错误。如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应用。我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为此,我给学生一边教新知一边复习旧知,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整数的两位数和三位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等。
    三、抓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增强计算的适应性。
    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各年段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即使计算多么准确,多么超快,习题环境一旦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计算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适当地改变习题所依托的环境,让学生在练习中适应,在适应中练习,不断提高计算的适应性,为计算的正确扫清障碍。
    四、抓习惯养成,形成积极的思维定势。
    虽然每天都在练习,但是还是会有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计算问题。如计算不细心;算后不检验等。为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细心、及时检验、书写整洁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旦习惯成自然,就会形成积极的思维定势,直接推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加强训练外,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学中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高,学生的思维才会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13: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