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苏教版201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19:51
标题:
苏教版201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这套苏教版201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免费下载为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整理,所有试卷与小学教材大纲同步,本站小学数学试卷覆盖了人教版、北师大版、西师大版、苏教版、北京版、沪教版、冀教版、青岛版等各版本试卷供大家
免费使用下载
打印。
因为小学数学期末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拼音、图片之类没有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本帖子二层(往下拉)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QQ!
试卷内容预览: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 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m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一、走入知识的乐园,与细心同行。(23%)
1.今年的上半年有( )天,合( )个星期,还余( )天。
2.28个桃子的 是( )个桃子。
3.4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6平方米=( )平方分米
4.9元=( )元( )角 3分米=( )米(填小数)
3000米=( )千米 4吨=( )千克
4.□ 40÷5要使商是两位数,□ 最大填( );要使商是三位数,□ 最小填( )。
5.用一根长16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6.一个数除以9,商是最大的两位数,余数是8,这个数是( )。
7.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每个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 )厘米,也可能是( )厘米,面积都是( )平方厘米。
8. 左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 。
9.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⑴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 )。
⑵一支铅笔长约18( )。
⑶一头大象重约6( )。
⑷小明的体重是30( )。
二、当回法官,判断是非。(4%)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是110厘米,小明说他身高140米,下河没有危险。 ( )
2.用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 )
3.在3、4、0、9.5、21中有三个整数。 ( )
4.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分米。 ( )
三、快乐的选择,我要最准确的一个。(4%)
1.一个数除以18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
①19 ②18 ③17 ④16
2.正方形的边长扩大3倍,面积扩大( )倍。
①3 ②6 ③9 ④12
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
①长方形大 ②正方形大 ③一样大 ④无法比较
4.左图为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形状是( )。
① ② ③
四、到了神机妙算,可要认真了!(22%)
1.直接写得数
648÷8 12×5 50×4
59×0 140÷2 28+2
7.3-6.4 5.9+4.5 3.4-1.5
7.2+2.9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27÷7
更多免费试卷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www.lSpjy.com
分站
www.fydaxue.com
78×40
58×69
五、让我来动动手吧!(8%)
画一画
(1) 向( )平移了( )格。
(2) 向( )平移了( )格。
(3) 向( )平移了( )格。
(4)把上面的小船图向右平移4格。
连一连
每小时行 每小时行 每小时行 每小时行
15千米 1000千米 120千米 4千米
六、找一找,比一比。(6%)
1.是轴对称图形的,在□里画“ ”。
2.下面物体运动是平移的,就在□里画“ ”;是旋转的,就在□里画“○”。
七、请你走进生活,解决数学问题(32%)
1. 粮库用3辆小卡车运面粉,每车装30袋,每袋25千克,这个粮库共运面粉多少千克?
2.拍球的和丢沙包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3. 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15人,正好站4行。如果站5行,每行站多少人?
4.
5.小军和小明在校门口统计15:00—17:00从校门口经过的各种车的辆数。平均每小时有多少辆车通过?
6.领队老师准备1000元来买门票,够不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6-18 19:52
标题:
苏教版201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本站所有试卷下载均无需注册,下载方法:下面
的附件,选择右键,目标另存为,保存在你的电脑或桌面上解压缩
即可!
苏教版2011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rar
(292.02 KB, 下载次数: 11749)
2011-6-18 19:5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rar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