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诗歌在品德课堂穿行
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庄镇中心小学 王西芝
网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八岁的女孩与男友发生感情风波要跳楼轻生。女孩坐在26层楼顶一尺宽的遮雨蓬上,双脚悬空。迅速赶到的民警和谈判专家很快就布置了营救方案。很快,警方也找来了女孩的男友,并火速将他送到楼顶并且要他和民警一起协作营救女孩。
谈判专家蹲在女孩的身后不远处轻声和女孩交流,藉此稳定她的情绪,慢慢提出让女孩见见男朋友,见她没有应声也没贸然行动,后来说天冷,要递给她一件外套,正当女孩凝神准备去接外套时,谈判专家手一缩,顺手一指,说:“你看,他来了,就在那边!”女孩本能的顺着手指的方向,以一个极不自然的姿势将头转向众人,谈判专家敏锐地察觉到女孩在用目光搜寻男友,谈判专家立即抓住时机召唤女孩的男友,他缓步从人群中走过来。
就在这时,谈判专家用一种嘶哑苍凉的声音吟诵起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一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悲伤……”女孩转过身来,紧抓着栏杆,看着谈判专家和男友。
男友离女孩只有5米了。
“请相信……”谈判专家慢慢站起来盯着女孩,而女孩似乎听得入了神。男友走到了3米远的地方。
“幸福的日子很快就会来临!”谈判专家左手举起外套,男友缓缓抓起外套走到离女孩1米远的地方,透过栏杆他缓缓把外套披到女孩的肩上,并突然伸出手紧紧抱住了女友的腰!
“爱也许不能征服一切,但它依旧可以征服死亡……”谈判专家喃喃吟诵,随即长舒一口气。
细心的谈判专家正是察觉到女孩搜寻男友的目光,抓住她内心那一丝对生活的留恋,一丝生的希望,不失时机的吟诵起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诗歌那浸润心灵的伟大力量,打动了她,唤醒了女孩对生活的热爱,挽救了这个频临绝境的灵魂。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特殊情境下诗歌产生的震撼心灵的巨大力量。
由“情境”“心灵”我联想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到:课程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品德课堂上,如何让我们的教育主题打动学生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强化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品德?我个人觉得在品德课堂上,教师结合该课的特点,创设适当的情境,利用诗歌震撼心灵的力量,打动他们的心灵,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升华品德教育的主题,也许会是其中一个好的办法。
在进行《我们爱和平》教学设计时,我觉得教学仅仅停留于让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有关战争给人类生命、财产、环境方面的损失,停留于几组数字,还难以让学生对战争的危害有较深的情感体验。看到课本上有这样一幅插图,是记者抓拍的一个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儿童的照片:孩子被炸伤的一只眼睛敷着白纱布,另一只眼睛中流露出茫然,无助和几丝幽怨,那眼神,让人看了心疼。我想起了读过的一个儿童写的一首很感人的儿童诗《写给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儿童》,就此我设计了一个小话题: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谈说交流这个话题,教师小结后引导,让学生看着这个在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儿童那幽怨的眼睛,我朗诵起这首诗:
写给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儿童
孩子,你疼吗?
鲜血淋沥,染红你洁白的衣衫,
泪水盈盈,充满你幽怨的眼睛,
我知道啊,
本不该属于你的痛苦,
却让那罪恶的子弹洞伤你幼小的心灵 。
孩子,你恨吗?
野狼的残忍,饿虎的凶猛,
它们习惯了杀戮,
它们得意于欺凌,
没有战争,他们如坐针毡,
他们得意于人间生灵涂炭。
孩子,你吼吧!
你最有权力向全世界声明,
人类不需要战争,人类更祈盼和平!
而后,让学生自己轻声读,最后放声齐读。课堂实践证明,这个设计是有效的。在当时那种情境中,这首诗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打动了学生,唤起了他们对战争中受伤儿童的强烈同情,更激发了他们对战争的极大痛恨,使学生获得强烈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