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小学数学启迪学生思维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09: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启迪思维
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马桥小学 夏 红
数学知识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而这恰好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相矛盾。如何在新课一开始就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只有巧妙地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品尝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巧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因此,作为学习活动设计者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求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就可以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景,由老师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学生甲:每千克12.32元的水果糖,买2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24.6元

学生乙: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31.6元

……

突然,学生乙提出疑问,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怎么要付31.6元,应该付31.56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提出了类似的疑问:每千克12.32元的水果糖,买2千克,为什么只付24.6元,应该付24.64元。此时,教师再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又如:教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身高话题入手:过年了,老师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能告诉同学你的身高是多少吗?

生:1米20厘米

……

师:你们在介绍时都用上了什么单位?(米和厘米)

……

“介绍身高”情境展开得亲切、自然,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为后面新知的探讨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巧设操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解决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时,我首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可以把铁丝剪断后再拉直测量出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 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圆形硬纸片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我又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一般的求圆周长的方法,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通过书中提示的方法,纷纷投入到小组探究之中。

三、巧设动态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一直以其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编制一些动态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一课,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在新课伊始创设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让学生边看边猜。当气氛达到高潮,老师输入一个字母a,魔盒卡住了,“你能帮它解决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输入a+10”,魔盒终于露出了笑脸。这种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有说不出的快乐!原来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

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呈现出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情境的创设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难点:输入a,输出的数就是a+10,加工的关系式是a+10。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很顺利地让学生接受这种类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在“魔盒”的带领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四、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创设具有思考力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引起认知冲突,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发现蕴藏的规律。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不直接出示书中的例题,而是在黑板上写上1、10、100三个数,并提问:同学们,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

生:加上单位名称。

1米=10分米=100厘米。

……

接着问:有谁能把1米=10分米=100厘米改成以“米”为单位的等式呢?

生:0.1米= 0. 10米=0.100米

再接着问:看到这个等式中的三个数,你有什么发现?把学生的思考引到观察小数末尾的“0”上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归纳小数的性质。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呈现给学生“非常规”性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新奇,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09:59:00 | 只看该作者
五、巧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多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充满思考性的的故事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新知的兴趣,增强探索的欲望。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教师就可以从爱迪生的一则小故事入手来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转化策略的奇妙,形成积极探究问题的欲望。

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梨形的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一下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顿大学数学系高材生,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素养相当不错。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出了各种示意图,还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一个钟头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跑来问他算出来了没有。“正算到一半!”阿普顿慌忙回答,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角上滚了下来。“才算到一半?”爱迪生十分诧异,走近一看,哎呀,在阿普顿的面前,好几张白纸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何必这么复杂呢?”爱迪生微笑着说,“你把这只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容积。”

“哦!”阿普顿恍然大悟。他飞快地跑进实验室,不到1分钟,没有经过任何运算,就把灯泡的容积准确地求出来了。

故事中的策略新颖奇妙,学生沉浸于故事之中,不得不为爱迪生的聪明所折服。

“故事中爱迪生是把求梨形的灯泡的容积转化成了量量杯里水的体积。如果是你,能想到这么简单的好方法吗?”适时的引入课题一定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当然,并非所有新内容的学习都要创设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围绕数学学习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启迪思维,更好地学好数学。如果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兴趣和氛围,脱离数学学习的本质,过多地浪费学生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效率,那就本末倒置了。对于那些不太容易创设情境的内容就不必非要“冥思苦想”地创设情境,不妨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创设出与新知密切相关的有效情境,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一直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神奇与学习数学的价值,真正走出苦旅,探索绿洲。

作者简介:夏红,小学高级教师,如皋市九华镇马桥小学教导主任,第二届南通市教坛新秀,第三届如皋市骨干教师。多年从事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教学成绩突出。教师人生:在平凡的教书中寻找幸福,在静心的研究中追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3: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