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1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习功效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5: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磨刀不误砍柴功,磨好“预习”这把刀,将事半功倍。

预习作业要不要做,回答是肯定的,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要有成效。上学期,我们的预习作业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朗读课文三遍,家长在预习本上签字。第二,学生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写下来。第三,学生质疑,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结果学生做下来,效果一般。这学期,我经过考虑,对预习作业进行调整和尝试,是这样布置的:(1) 今年不再用练习本,课前要求学生还是要朗读课文三遍,边读边做到:准备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把注音标在课本上,课后的生字也一起在课文中找到标上音节,便于识记。朗读三遍扫除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2)给课文标小节,划词语。(所划词语是课后生字组成的的词语和课后要求抄写的词语,有些比较重要的没划到老师上课时一起补上。(3) 划出课文中好的词语和精彩重要的句子。(注意选用的符号)(4)试着给课文分段,在段后写出段意。(分段可以各抒己见,待课上交流)(5) 质疑,提问。要求学生对看了不甚懂的地方可用铅笔打上一个问号,把提出的问题写在课文后空余的地方。

学生经过第二课《三亚落日》和《古诗两首》的预习后,课堂的学习效率比上学期提高了。这样的预习相当于学生在进行课外的阅读训练,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阅读训练材料。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可能认为:这个作业不用交上去的,不会很重视,针对这个情况,开始时要进行督促和必要的检查,对做的好的要给予表扬,其余的要鼓励,强调其重要性。班上好多学生都买了第十册课文的《课课通》,里面的重点难点都分析的很透彻,分段和写作特色等都有,和老师课上讲的差不多。所以要引导学生用好《课课通》,对老师上好课帮助很大。要求学生《课课通》只能在预习的时候参考学习,在课前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可以在课上照读,这样上课会有依赖性。实践下来,上课发言的同学多了,老师讲课不会再启而不发,有时只能说:这个问题我们先回答到这里,现在我们来……

学生的学习走在老师的前面,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仅以完成作业为任务和目的,这样才会学得活,学得有成效。因此,磨好“预习”这把刀,将事半功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5-14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预习功效谈

多没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5-14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预习功效谈

不是一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    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    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四、 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五、        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 六、    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七、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八、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给学生,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5:49:00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    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    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四、 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五、        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宜。 六、    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七、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八、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给学生,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观察阅读练习三线并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佛祖为了消除人们的疾苦,从人间选了100个自以为最痛苦的人,让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写在纸条上。之后,佛祖说:“请你们把手中的纸条相互交换一下。”这100个人交换看了别人的纸条后,都惊讶不已,过去,总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现在才知道世间有很多人比自己更痛苦,自己有什么理由再消沉?
读第一遍,我一旁批注:佛祖洞察世事,布道直指人心;佛祖博爱人间,顿生智慧法门。读第二遍,我一旁批注:佛的智慧开启了众人的智慧;智慧的教育孕育智慧的大众。读第三遍,我一旁批注:智慧教育的泉源是爱,广博深刻艺术的爱。
而后,我掩卷沉思。
●夏丏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斯霞老师倡导爱的教育。丁有宽老师倡导偏爱差生。此刻我们是否能问心无愧地说爱了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城镇的还是乡村的,富裕的还是贫瘠的,俊美的还是丑陋的,聪慧的还是迟滞的,温顺的还是叛逆的,善良的还是自私的,坚强的还是脆弱的,高尚的还是暂且不高尚的(或许一辈子无法高尚),优秀的还是暂且不优秀的(或许一辈子无法优秀)。我们是否能问心无愧地说我们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了解他们的才能,了解他们的欢乐,了解他们的忧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如果我们无法毫不犹豫地说是。如果我们无法斩钉截铁地说是。智慧教育还将徘徊于前方。
●学生品行不佳。你可以视之为包袱,警告大家注意“近墨者黑”。亦可以视之为教育契机,呼唤大家以爱的双手拨动爱的琴弦,使之“近朱者赤”。爱与不爱,两个完全不同的视角;爱与不爱,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博爱,教育的底、智慧的根。
●不仅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爱,应烙印着教育者日渐成熟、深刻的思想。赞科夫说:“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老师对学生的爱,必须区别于一般成人对小孩子的爱——不能否认他们爱之真诚,却不免失之肤浅,没有洞察力穿透力。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其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这种深刻源于“像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鲜明”的思想。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理性探索和不懈追求。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应时刻拷问自己:思考没有?实践没有?超越没有?
●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爱、睿智的爱。一个男孩为了看看真实的血管分布而杀了校长心爱的宠物狗。校长得知后,“惩罚”男孩画出一张狗的血管图。透过“杀狗事件”,校长深刻地洞察到男孩旺盛的求知火花,与其说这是“惩罚”,勿宁说这是爱,深刻而别样的爱。
●爱也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爱使人愉悦,焕发活力,产生斗志;愚蠢的爱却叫人心生厌恶,惟恐避之而不及。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男孩用砖块砸另一男孩,以四块糖果加以“奖励”。这爱是艺术的,男孩始料不及而触及心灵,愉悦接受陶先生不着痕迹的教育——要正义,守时,尊重,勇于认错。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而这,何尝不是爱的技巧、爱的艺术、爱的智慧呢?
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
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
钟爱教育,钟爱学生,智慧教育的花朵才会悄然怒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写作

浅谈汉语拼音发音教学   秋溪中心小学   邱会娟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发音的教学,因为学生发音是否规范,影响到以后字词、说话和普通话的教学。拼音发音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口耳相授,所以教师首先要自己发音规范,要有较强的听音、辨音和正音能力,此外,还应掌握一些指导发音与巩固练习的辅助方法,本文就后者略作介绍。 一、引入法。引入法指的是在学生发某个音不准确时,由他们已经习惯发的音引到发规范音上来。例如发单韵母e,学生可能把握不准口腔的大小、舌位的前后高低,因而发不好这个音。可让学生先发前面教的o,发完后口腔舌位不变,将收圆的双唇向两边展开,然后再发,这样发出来的看就是e了。又如从e到u是将原隔得较远的两片嘴唇靠拢(不收圆),从i到ü是将原张开的嘴唇向中间收圆,发特殊韵母er,则是发e的同时舌头向后一卷。复韵母、鼻韵母则都是在韵母腹后加一个收尾的音,都可由韵腹的发音引入。声母中的擦音则可由前面的塞音或塞擦音引入。引入法一般和对比法结合运用,学生既掌握了发音方法,又对发相近的音的差别加深了认识。 二、析出去。析出法就是先领学生容易发的常用的音节,然后从音节中分析所教的声母或韵母。如教韵母a,有的学生胆小害羞,不肯张大嘴巴,发出来的音是a和o之间的音,还有的张口的过程中就开始发音,发成e→a或ng—a,纠正这些不规范的发音,可先领他们发八、哈、他、拉等字音,发完一个字音后保持口形,再振动声带发音,发出的a就准确了。又如从白来、才等字音中析出ai,从抽、收等字字中析出ou等等,析出声母则读音节要着意放慢速度。如多数方言区的学生发卷舌声母感到吃力,可先领学生慢读猪、车、杀、热等字音,提醒学生注意开始发音时的口形舌位,发准后再去掉后面的韵母,单发前面的声母,这样就能较快掌握卷舌声母的发音。虽然析出法与拼音节方向相反,但学生上学前及平时说话发音都是以音节为单位的,所以实际上他们发准音节比发准单个声母或韵母更容易,运用析出法也就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夸张法。夸张法指指导学生发音时口腔及面部的动作可适当夸张。夸张法主要用于m、n、l三个声母和前后鼻韵母的教学。教m的发音,准备阶段可闭合双唇,尽量张大口腔,拉长上唇,先发出鼻音,再发m的呼读音;教n则舌尖抵齿背,鼻翼向两边、向上耸动先发出鼻音,再发出读音;前鼻韵母尾时口腔开度要大。范读时让学生注意口形及脸部特征,他们就能迅速掌握发音要点。 四、手势示意法。手势示意法主要适用于声调教学和前后鼻韵母教学。教声调时,教师范读、领读都应根据五度标调法所表示的各调类的音高变化辅以手势,使手势、调号和实际读法相一致,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教前后鼻韵母,范读、领读时可辅以手势;伸一手,拇指在下代表舌头,其余四指并拢在上代表上腭,掌心向学生,前鼻韵母收尾时拇指靠向上面手指,后鼻韵母收尾时拇指和上面手指拉大距离。这样学生容易掌握韵母、后鼻韵母发音的口形特征,从而发好不同类的鼻韵母。 五、编儿歌和绕口令。学生发音不熟练的或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除了教学时多举常用字音反复领读,相互对比外,教师还可根据需要,编儿歌或绕口令,供学生练习以巩固其发音。如卷舌声母的练习,可编儿歌;傻子在玩石子,狮子在玩柿子,傻子想吃柿子,把石子给了狮子,狮子不吃石子,看见傻子想吃柿子,它就丢了石子吃了傻子。如分辨n和l,可编绕口令:刘奶来买牛奶,是牛奶买刘奶,还是刘奶买牛奶?不是牛奶买刘奶,而是刘奶买牛奶。又如分辨ao和ou,可编儿歌:小毛养了一只猴,小高喂着一条狗,小高想要小毛的猴,小毛想要小高的狗,小毛把小猴给了小高,小高把小狗给了小毛。儿歌、绕口令有一定的情节,练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易记住,练习的效果也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23: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