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寻找更适合每个学生的作文途径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luo    时间: 2008-5-12 08:23
标题: 寻找更适合每个学生的作文途径
 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那么究竟如何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灵活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从这几方面做的:

  一、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培养浓厚的习作兴趣。

  班级有少数学生语文知识薄弱,语文知识薄弱。他们认为作文是件很难甚至可怕的事情。对于这些学生我尽可能多的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辞藻,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久而久之,他们觉得写作并不可怕。随着实践内容的扩展,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与语言的统一。为提高这些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安排在每周二、四进行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我尤其倾向于这些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能力。如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让他们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还不定期的展出他们的读书笔记,笔记可以是摘抄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读后感。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他们不再遮遮掩掩,开始畅所欲言,并积极参与到班级其他各项活动中。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生活经验丰富了,表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再也不把作文当做是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写作来自我表达,通过写作来与人交流。

  二、运用灵活的学习方法,获取广阔的写作素材。

  我班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作文,但平时知识积累不够,他们总是在写作之前浮想了许多,可就在下笔时,又无话可说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学中我除了让他们参加例行的课外读书活动外,还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明确知识的来源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并深刻领悟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很多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可以找到一个切入口,或是在自己有疑惑的地方,主动去发现、探索、解决。比如查阅资料、专家咨询、做实验写实验报告、上网搜索等等,这样主动获取的知识是真实而牢固的。而更重要的是在得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会有更多的,更为理性的实践认识。这不正是作文素材、作文思想的源泉吗?“读书破万卷”,而我们的学生并没有盲目地读破万卷书,成为“书呆子”,他们注重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让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享有,为自己服务。

  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很多学生“下笔如有神”。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了自己的见闻,积累了习作的素材。他们有太多想要说的,太多的感情想要表达的。而读者在阅读这种前提下生成的作文时,会感到十分真实,而又饱含激情。

  三、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

  还有一些学生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的语文基本功也比较扎实,他们有自己的读书计划,并严格执行,他们会认为写作是件很轻松的事。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要以为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而听之任之,同样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我的指导下,班级建立了写作兴趣小组,他们是小组的核心;班刊由他们设计编排;学生的“每周一篇”由他们参与批改,好的文章由他们确定选入班刊;他们自主设计富有创意的晨会特色栏目:“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名人殿堂”、“美文时段”、“班级星空”等等,也引起校内外的关注。

  “新闻调查”主要是针对同学所关心的一些话题,组织小记者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采访。“焦点访谈”是在“新闻调查”的基础上,围绕一个话题共同进行探讨。班刊和晨会的主题与内容都在不断更新,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学生在通过这些作文实践活动中相互学习与补充,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以上,列举了有代表性的三类学生以及相应的指导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类型”不能过于绝对化,随着某些因素的改变,往往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在作文教学中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选择并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每个学生的作文途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作文中乐于并易于表达,尽情描述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