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后教师班主任发言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0: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后教师班主任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上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的站在这里,作为你们孩子的英语老师,和你们共同探讨“怎样帮助孩子学好英语”,由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首先说说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我带的是七年级2班的英语。这次考试,没有复习,考题不算太难,应考人数**人,实考**人。这次考试大多数同学发挥正常成绩理想,尤其是亚辛,李静,书影,云风等成绩优异,路达,崔立伟,君瑞,子宁,潘文成等比以前有较大的进步,当然其它同学也都在努力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都是很高的,平常上课都表现的很认真,老师安排的任务都有按时完成。通过这次测试,会发现,哪些学生平时学的比较扎实,而哪些学生还有点欠缺。
     接下来通过考试谈谈英语的学习,英语教材是相互衔接的,如果你以前的英语没有学好,那相对来说,你现在学得比较累;同样地,如果你现在不学好英语,那将来的英语学习也是不难想象的。。所以我们只有现在打好良好的基础,才不会导致英语越学越难越学越差现在的发生。
这次七年级成绩低的学生重点就是听力。由于孩子们平时听录音的时间不足而导致部分学生听不懂,导致丢分。以后我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练习听力,。同时也希望得到家长们的支持与帮助。在家期间让学生多用录音机听磁带。
     学生们都是在七年级时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的,经过半年多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已经拉开了差距。一些好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劲头足,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巩固,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好势头。他们的学习习惯好,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能齐头并进,我为他们感到欣慰(如:各班举出好学生进行表扬)。可也有一些学生,平时学习马虎,基础不扎实,功亏一篑,导致他们现在课上听讲出现困难,而一些学生听不懂,还不努力,书面作业拖拉不交,口头作业根本不完成,如此一来,学习自然成了件头痛事,麻烦事。(作业完不成的下来个别谈)以后我计划让学生习惯运用日常用语进行口语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学英语乐趣,这样得方法我认为除了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其实,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处于中间层次,老师所教的,所布置的作业能够基本完成,但学习的效率又因人而异,存在着个体差别。尽管他们平时不需要老师操太多的心,费太大的力,但是说起各方面的表现,又总有一丝遗憾,我们总希望他们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怎样帮助孩子学好英语呢?我们老师自然是最直接的知识传授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我们只是真诚地呼吁我们的家长配合学校,配合老师,靠我们共同的努力来帮助孩子学好英语。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我们要和孩子共同成长,那么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帮助孩子进步的一个好的方法。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一、让孩子多听录音
    在少儿英语教学中,首先是加强听力训练和说话训练,然后才是读写能力的培养。听说能力差,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差,为此,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来要求孩子,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听,多听纯正的录音,听几遍、听清楚了以后,跟着说。听力分占了有三十分,有学生一道题错,十分就扣了。
    二、每周回家后让孩子大声说英语家长要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听孩子读读英语,不管你懂不懂英语。我们要鼓励孩子大声地朗读、对话、问答,大声说,不害羞,这样有利于清楚地表达自己,也有利于他人纠正自己的错误。
    三、请大家在家里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完成英语作业,该读的读、该说的说、该写的写、该记的记,及时巩固,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亲的良好榜样起着很大作用。孩子一般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时,父母亲对学习的态度,特别是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千万不能纵容自己的孩子第一次说:英语好难,我默不出来;就任由他去。你让你的孩子知道:今天,你花大时间去养成好习惯,明天,你就可以更好。今天,你偷懒了一会,你明天的作业就会更多。累积下来,你就是欠债最多的人。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心和希望,有一位家长说过:“要把培养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是啊,只要你多投入一点,相信你的孩子会给予你更多的回报!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19: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