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初心》读后感
朱青
最近,我阅读了《教育的初心》,受益匪浅。这本书籍克服了一般书籍用空洞的理论说教,它结合了众多的故事,以生动质朴的自传体形式,介绍了李镇西校长三十多年来的教育经历,对当下的教育问题和社会热点进行了评述和思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许多简单实用的道理。
书中的两个小故事引发了我的深刻自省。李老师在书中提到他也曾有过教学失误,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原来在年轻气盛时,他曾因学生在作文里把自己的形象描绘得不够高大而嘲讽学生,还曾因学生达不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而上火。事后,李老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并且毫不避讳地将这件事写进文章里,警醒大家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当我看到这两个故事时,我也在心里暗暗自省:回忆我是否也干过类似的事,是否曾经在言行上轻视孩子,伤过孩子的心?再者,反思我是否也曾追求“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当教授某个新内容时,是否急于让孩子接受新知识,急于介入孩子的思考过程?对于幼儿园小朋友而言,老师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是他们的榜样和参照。我们老师更像瓜架子,孩子就像瓜藤,让我们的瓜架子更加坚实的摆在那里,瓜藤子顺着攀上了架,不是我们瓜架子搭到哪里,而是顺着他们的瓜藤方向去发展,直至延续。老师要与孩子的心灵对等交会,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尊重、理解孩子。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过程中不应太过注重立竿见影的效果,教了之后希望立刻看到效果,在孩子没学会时急于介入和指正,往往会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给孩子预留观察、想象、联系实际的空间和时间,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信心。其次,老师不能通过简单的对和错去评判孩子的探索与思考,我们有责任去努力了解孩子的思考过程,用耐心和真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价值判断。
教育在哪,初心在哪,当我们面对教学实质,遇到困惑、不安、眉头紧锁到思绪绽放,这就如我们的全身血液经过循环,到心脏勃勃生机,焕发教育教学的力量。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使孩子同时也喜欢你,愿意和你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头,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开启正能量,修炼内心的强大,致我们挚爱的幼教行业,致我们成长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