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 陈勇敏
通过对张丹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较好的领悟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这些对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尤其是反思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有了很大帮助。
1.课堂上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
2.敢于放手让学生进。书中不少的案例让学生去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破法,由此我想到了在工作室学习的进退文化,进退文化——教师“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这我们最深有体会的就是“退”,曾何几时,我们都不舍得放手让孩子站上讲台,总怕学生讲不到自己的 “点子”上,怕出错,这怕那怕的,所以我们一直高高在上,让课堂都按自己的思路“无差错”地走下去。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怕学生“跑偏”、“不深入”等等不放心的心理变化。教师继续侵占学生的空间,回到“一言堂”的老路子上去。 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吧。所以我们现在要学会去改变,要让自己勇敢地退,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解放头脑,张开嘴巴”。当学生需要明确学习任务时,教师要——解说。当学生不能发现知识要点时,教师要——讲解。当学生习惯不到位时,教师要——强化习惯。当学生交流出错还未意识到,教师要——纠错。当学生认知停留在同一层面,教师要——提升。当学生交流的话题不集中时,教师要——点拨。学生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间的交流认识有独特之处,教师要——评价。当学生围绕话题交流基本到位时,教师要——总结。这9个当…时,教师要…,让我们知道教师要怎样适时地进。退与进,都是大有学问的,要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去多动脑筋,多去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做到所谓的进退自如。
3.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理解、丰富认知的机会。复习课是我最不知所措的课,以往我们多是在复习课上的概念的简单重复,所以师生都觉得很是枯燥,效率也是比较低下。要做到“三教、三不教”,“三教”就是:教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点;教学生想不到,想不出,想不透的;教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教”就是: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学会的不教;学生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在复习课中做好这三点:1.构建网络,新知汇总;2.查漏补缺,错误汇总;3.综合练习,巩固提高。让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知识“联”成网,习题“拓”成面。如复习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要把习题拓成面,使大家明白复习时要有的放矢,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性例题,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也不仅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习题、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成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最后要关注本质。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并加以变换和展开,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研究。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要学方法。
4.数学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书读不懂——什么地方卡住了读不懂? 书读懂了——我是怎么读懂的? 书都会了——我怎么给别人讲明白? 这一层层地去启发,让学生学会了怎样读书,更是学会了怎样学习。在会合作中:轮流发言,其他成员评价方案是否可行;发言结束,讨论哪种方法最省时;对原方案不满意,保留原方案,在下面重写。这样的合作能让合作者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且还能用心地去思考。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合作等方面的活动,现在感觉到这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可见教师的指导很是重要。
老师少教一点,学生多学到一些。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把学生放在和老师平等的位置。一个知识点要去挖掘它本质的根源;一节课要给孩子种下哪个点,让学生有根基;基础课的练习要从基础的练习开始…… 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我们也需要回头看看,对比一下原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差异在哪里,回想自己走过的历程,再去改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