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课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8:5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篇描写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文章,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到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志向。少年周恩来那拳拳爱国之心值得今天的学生好好揣摩与体会,但文章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陈老师的课堂上,陈老师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紧扣文本,并且联系当下的社会现状,让孩子们的情感在研读中跌宕起伏。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陈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抓住了两点。让长课文变短,并且抓住了主线,思路清晰。一是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二是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为了实现概括故事的目的,设计了重要人物说、看、听了什么。在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时陈老师巧妙地抓住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教学中紧紧抓住“中华不振”让学生寻找反映中华不振的词句,深入解读,对“中华不振”都有了较深刻的思考,这样就以此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而文章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

紧扣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在讨论与思考中加深对中华不振的理解,从而从情感上得到升华。尤其是结合当下疫情,学生更容易情感得到共鸣。陈老师的课堂做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比如作为百年老校的学生,思考:你为何而读书。理解“崛起”这个词语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让学生明确自己为何而读书,这样的课堂才是优秀的课堂。

教学中,陈老师始终以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多元化、多层次的读书活动中感知、感悟文本。陈老师课堂上很从容,教学环节也很紧凑。老师的激情和投入感染了学生,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尤其是老师的朗读,和学生的对读,将学生引入了一个充满语文味、溢满爱国情的课堂。

纵观陈老师的整节课,不管是课堂的基调,还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都应该像陈老师一样,做到百分百的投入,只有投入才能带动、感染学生。每一篇文章都应该和当下的社会、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这样才会落实“三维目标”。由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文章,更深入的去理解体会。

在课堂情感引导和朗读技巧方面是我今后要加倍努力提升的地方。学无止境,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而不仅仅是一篇文章的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6: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