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读了《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五章个案处理个性化前几个小节,从魏书生老师这儿学到了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我们要帮助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的定义,“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在知识、品格、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学困生需要经过有针对性和特殊的关注。”后半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它的落脚点在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一生一策落实方有效。
魏书生老师为了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会给孩子们买文具礼物。这些礼物远超过它本身的价值,它是师生情感的增进剂。此外,魏老师至少每周与学困生交流一次,或是在放学后与学生交流同行。正如文中所说,“上学放学,同来同去,由于同路,便很容易同心。”
走进内心,需要教师真诚的评价。李镇西老师说过,“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教师肯定、鼓励性的话语,对积极好学的孩子从不吝啬。我们想转化后进生,要给予后进生爱心、耐心,更要给他们多一些真诚、发自肺腑的话语,这样他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照顾。评价语有很多,如果我们像上课一样,给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自然会觉得老师的心中装着他。
魏老师在学生日记后这样写道,“赠张军同学:坚定信心,多做实事,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你的班主任。”有时,我们发现学生拿到作业后,他们第一时间看的不只是作业中的错题,还会关注老师的评语。就像我们班的孩子拿到素质报告册,看到老师有针对性的评价语,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假如每次作业学生得到的都是一样的评语,“你真棒!字体工整!”学生将失去期待的心。如果换成“某某同学,你的字体就像你今天的课堂表现一样,积极勇敢,落落大方,希望你一直坚持下去!”学生眼前一亮,作业也会更积极主动完成了。给予学生不同、多元化的评价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吹散阴霾,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潜意识。正能量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学生一般在入学后的几年里,形成固有的自我评价,他们经常认为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我们想要改变他们这种错误认知,就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努力、优秀的。学生自然会想办法努力改变现状,赶超现在的自己。
记得,刚实习那会儿我教过一个女生,她已经六年级了,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有时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一言不发。写过几次作文,我发现孩子写作上有天赋,每次作文她都写得特别真实、认真。于是,我会在她的作文下方留下长长的评语,再次拿到她的作文本时,我看见她在底下画了一个笑脸。有一次习作是写一封信,收到的作业都是一张张作文纸,只有她交上来了一个信封。孩子在作文中提到,六年里很少有老师关注过她,只是觉得她特别文静、内敛。她特别开心有一个人在意她、了解她,让她有了自信心……孩子的信触动了我,直到今天我还记得这件事情。我不曾想过每一个孩子都有这般脆弱的心,作为教师除了呵护,我想更应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点燃心中的小火苗。
实现帮扶,需要教师持续关注,敞开心扉多交流。试想我们在扶困时,是不是一时兴起,刚开始制定了详细的扶困计划、措施,但一周、一月、一学期过后,关注他们的目光越来越少了?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像魏老师提到的,对于后进生至少一周和他们沟通一次。如果孩子在校内与老师交流感到拘束,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放学后与他同行。
上学期,我们实行了学生午餐供应,正是这个时候,我发现与学生的交流变多了。学生们吃完饭,喜欢和我讨论一些课堂之外的话。“老师,我有喜欢的明星,你认识他吗?”“老师,我这周末还会上围棋课,那个老师特别有意思……”孩子们愿意敞开心扉,交流让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了。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后进生需要教师的“雪中送炭”,不一样的策略,只为求学路上努力前行的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