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反思
陈桂枝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比较简单,不够具体,缺乏实效性,即目标的制定没有按照课程标准的解读要求来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能是第一年上班的新老师,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求需要及时学会。而李跃辉教师的目标设置就比较具体,科学,符合课程标准的解读要求,可操作性比较强。
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到此让学生完整的学习了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不是很多,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两位教师都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但方式和效果不同,陈桂枝教师是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李跃辉老师是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现象的可见性比较差,学生观察不到实验现象,也就很难进行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这样一对比,显然是演示实验的效果不如分组实验的效果。但是,陈桂枝老师的学生分组实验组织不到位,使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比较凌乱,从而影响了分组实验的效果。在此实验之前要有铺垫,前奏要吹足,做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实验现象(物质的状态)。否则学生盲目观察会使这堂课的效率大打折扣。在本学期的各次实验中,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实验最难上,为什么呢?实验课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如果教师准备的不充分或前奏不足,那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老师让我们干什么呢?我需要怎么做呢?这样子学生举步维艰,无形的枷锁把他们束缚了。我们要解放学生,必须给他们以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操作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这些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的反思
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缺乏必要的质疑和追问,致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如:教师可以问:我给玻璃器皿加热,固态碘变成气态,停止加热,慢慢的又会变成固态,你能够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有的会答出: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但是问题到此就结束了吗?没有,继续追问: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认为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学生:我们给它加热就升华,说明升华需要吸热。小小的追问带给学生的是深一层次的思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老师给学生出难题,我认为是件好事,但要出的恰到好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带给学生的是他们对知识的独立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