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周该我主备并展示《小蜗牛》一课,教研组的同事们个个经验丰富,真害怕在她们面前露怯,于是我在上周日就着手准备,先是搬来所有的参考书来帮忙,再有就是在网络上寻找资源,总之是想集百家之长,以优质课的标准来备这一课。一番思考过后,理出头绪就开始做教学设计。
因为展示时要用课件,课件也是教学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我格外重视。首先用《蜗牛与黄鹂鸟》这个孩子喜欢的儿歌趣味导入,让孩子跟唱。课文是本册中第一篇不加拼音的,怎样让孩子阅读这种不加拼音的文章,指导方法很重要,干说恐怕学生不喜欢,那就视频帮帮忙。以读代讲是低年级的特点,设置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是必须的。于是我找视频朗读,做好消音处理,让学生和着音乐读,再分角色读。做完之后整个课件音频、视频、配乐素材就好几个。虽是费点时间,但是自我感觉良好。展示那天和我预期的一样总体上得到大家的肯定。
给学生上课那天,走上讲台还在想这节课学生一定状态良好,收获满满。可是事与愿违,第一遍视频观看时,班上鸦雀无声,学生神情专注,就在我煞费苦心的配乐朗读学生骚乱起来,学生跟不上字幕,或快或慢。分角色朗读还是同样的视频学生就毫无兴趣了,小蜗牛和蜗牛妈妈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又是一阵混乱。上课前那股信心满满的劲瞬间烟消云散。课后更是听到其他班的老师给我倒苦水,“今天班上纪律太差了,都没有认真听,好好的配乐朗读混乱不堪……”我皱皱眉心里难过极了。觉得自己的课件没有为课堂增彩反倒成了教学的绊脚石。一定是有问题的!
平时总有这样的习惯,不管教学设计做没做,只要有课件,就觉得课已经备好。教学从文本走向多媒体教学,花花绿绿的视频、图片拼凑到一起,让学生目不暇接,只要学生在看就觉得是有收获的。而这次上课彻底让我认清这个错误的看法。曾经看过中牟一位小学老师的文章《相约素色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她就认为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大任的语文教学,朴素应该是最高境界。而我却把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全都压在课件上。课后教研中大家谈到我不应该让学生集中看视频朗读,还一连三遍,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要想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不能只靠音乐、视频等这种多媒体手段来达到目的,更多的应是老师用语言引导,引导学生沉潜于字里行间,获得真实的阅读效果,美读一定是水到渠成的事。至于分角色朗读,不可紧跟有感情朗读之后,它是学生读懂课文基础之上的“表演”,应该放在最后,而我的设计是在审美疲劳加底蕴不足的情况下展开的,肯定会不如所愿。
通过这次失败的例子让我觉得一堂好课不是靠多媒体技术支撑的,首先应是好的教学设计,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之上找准学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目标。多媒体的应用只有恰到好处才能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让课堂成了展示课件的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回归文本,做素色的教学设计,让目标的达成呈现出一种自然天成的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