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了解家的构成,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等,对家人产生敬爱、敬佩之情。
3.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邀你来挑战
1.提问: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现在老师邀请你们做一个新游戏,第一次玩这个游戏,你会怎样想?
2.游戏:小鸡出壳。
(1)出示游戏规则:发令后,挑战者先在一张报纸上画一个大鸡蛋,接着在蛋的中间撕个口子,将自己的身体从撕破的口子钻过。如果报纸上画的鸡蛋的边缘没有被撕破,就算成功地孵出一只小鸡,否则,就算失误,退出游戏。
(2)发出挑战邀请: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参加游戏。(根据学生愿意参与或不愿意参与挑战的情况进行分组。)
(3)教师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散布置若干张旧报纸,给愿意参加挑战的参赛者每人发一支记号笔。
(4)教师作为主持人,宣布游戏开始。
(5)获得成功的游戏者可立即再画再钻,在规定的时间内,孵出小鸡多者为胜。
3.采访
(1)让挑战成功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2)采访挑战没有成功的同学,谈谈自己没有挑战成功的原因。
(3)采访刚才不愿意参加挑战的同学,是否愿意尝试挑战。
4.游戏:第二次挑战游戏。(邀请第一次游戏时不愿参加挑战的同学进行游戏。)
5.分享:参加游戏活动的感受。(引导学生谈谈第一次面对新游戏的感受,以及在参加游戏之后自己的想法有哪些变化。)
6.小结:在挑战小鸡出壳的游戏中,同学们积极、大胆地尝试,找到了挑战成功的方法和技巧,收获到挑战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设计意图】
本活动创设了具有一定挑战难度的现场游戏,引发学生对挑战的兴趣。活动中学生获得的真实感受能够对下面的环节起到催化作用,为第二个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活动二:分享我的第一次
1.小组活动: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挑战第一次的经历,并在小组里结合课前收集的照片、视频或者成长记录等材料,分享当时的体验和感受。
2.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第一次挑战。
(1)出示第一次挑战范例。(例如:第一次写毛笔字的时候,当时拿着毛笔,心情好紧张,手也一直在抖,写下的笔画都是歪歪扭扭的。试过之后感觉写好毛笔字太不容易了。)
(2)提示学生可以按照第一次挑战了什么、当时心情怎么样、试过之后有什么感受这样的内容进行分享,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分享。
3.讨论:同学们讲述了这么多挑战第一次的故事,现在回想起来,挑战第一次给你哪些帮助?
4.小组讨论:挑战中的收获。(结合教材第2页的插图内容录制生活场景视频。)
(1)出示讨论场景
场景一:第一次做饭烧煳了,怎么办?
场景二:我喜欢玩轮滑时飞一样的感觉,但还是有点儿紧张,有谁能来帮帮我?
(2)讨论:上面的同学在挑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这些困难呢?(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一次挑战做饭时,不成功没有关系,可以找到原因,下次尝试的时候注意些。第一次挑战轮滑时,心里紧张很正常,轮滑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5.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是挑战,面对挑战,同学们可以多尝试,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挑战时得到别人的鼓励与支持,也会让大家坚持下去。就是这样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带给同学们成长的喜悦。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的课前准备,本活动搭建了课堂和生活无缝对接的通道,让学生通过“我试过……当时心里……试过之后……”的思路,发现挑战对自我成长的意义。
活动三:我还想试试……
1.说一说:挑战第一次让大家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说说你还有哪些想挑战的事情。
2.小组讨论:先阅读教材第3页的插图,再交流自己还想尝试挑战什么事。组长将本组同学想尝试挑战的事情记录下来。
3.辨析:下面的事情是否可以挑战。
(1)出示情境
情境一:小区外的道路那么宽,踢起球来肯定更带劲儿,我想到马路上踢球。
情境二:爸爸妈妈周末加班,我想给他们做一次晚饭。
情境三:放假了,我们几个小伙伴想结伴去游泳池游泳。
情境四:公园里,一位陌生的叔叔让我给他带路,我想试一试能不能帮他找到目的地。
(2)讨论:这些事情可以挑战吗?为什么?
(3)提问:对其他同学的看法你认同吗?你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呢?
(4)小结:一些事情容易发生危险,或者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的事情不能独自挑战。如果是必须挑战的事情,在挑战时要有成人的帮助和监督,这样能够让挑战更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