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只要领导一说周六周日有个听课活动,安排几个人去听,下面就会有唏嘘声。多数人是不愿意去听的。
想起自己刚工作的时候,才十八岁,什么也不懂,家里面也没有什么事是需要你去做的,也没有谈朋友,剩的就是大把大把的时间。只要是有外出听课的活动,都会尽量去争取。虽然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并不乐于参与各种比赛,但对于这个安排还是欣然接受的。乃至现在也是,只要时间允许,特别是通知上是自己慕名已久的人讲课,都愿意去听的。
现在是怎么了?听课好像沦为了一种形式,一种摊派。上面安排学校必须买票,学校就要安排老师去听。而到了听课时会发现有些人签到后就走了,特别是活动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所剩人数不多。特别是一些到外地市的听课,甚至成了一种旅游、购物的代名词。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能够静心来听呢?
前一段听了蒋军晶老师的一节课,对他说的一句话记忆犹新:课无好坏优劣之分,课是拿来研讨的,就看你从中能收获多少。确实,对于名家的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凡能站在台上讲课者、作报告者,肯定有他们的长处,也肯定有不同别人之处,总有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许我倾其一生也难以达到那个高度,但总会有那么几句话是深入心灵的。
听了这么多的课,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听课究竟听什么呢?过程?结果?设计?还是操作?看这些大师在台上轻松自如,谈笑风生,这背后究竟下了多少功夫呢?这一节课又将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呢?如果这些做课的老师。课后都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感悟或者设计理念,对于听课者来说,获益匪浅,比仅仅是听一节课有用的多。
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听课,更多的是课的内在,领悟其内涵,领悟执教者所传达的意图。听课之后,对于可取之处,精彩之处,觉得可以拿来用的,一定要自己实践一下。如果在自己的班级可行就用,反之就放弃,再好也不适合自己。不要每次听完,心情激动,热血沸腾,恨不得立马实践一下,走出会场,就把它抛到脑后了。
另外,听完后,与执教者交流我们几乎是做不到的,但可以与同听者交谈收回和感悟。对于听得课,能吸收多少是多少,能消化多少是多少。
听课,肯定是有收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