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自然段教学 一、导入 1.认识“扁、担。” (1)出示“人用扁担挑东西”的图片,指出“扁担”,提问:猜猜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谁来说一说。 (2)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扁担”一词的轻声,并介绍扁担:扁担扁扁的,长长的,可以用来挑东西。 (3)出示其他生活中常见的扁扁的物体图片,如 “扁豆、被压扁的球”,强化学生对“扁”意思的理解。 (4)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么认识“扁、担”这两个字的? (5)观察字形,书写“扁、担”。 ①先观察字形,注意结构及关键笔画。师生交流书写要点: “扁”的“户”要包住下面部件,形成左上包围,被包围部分要写得小而扁;“担”字“扌”瘦长,右上“日”字宽扁,“横”稍长。 ②教师示范书写,提示关键笔画的书写。 ③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后反馈评价,再练写。 2.认识“朱、德”。 (1)出示朱德同志的相片,为学生介绍:朱德爷爷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深受人民的爱戴。 (2)交流识字方法:你怎么认识“朱、德”这两个字的? 预设:利用“一撇一横加上木”识记“朱”的字形;联系常见词语“美德、品德”强化对“德”的理解。 (3)导入课文: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朱德爷爷和他的扁担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课文。 (1)教师带读一遍课文,学生跟读,读后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生自读或同桌互读,圈出不能准确认读的生字。 2. 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井冈山缺粮的图片”“朱德同志和士兵一起挑粮”“朱德同志在扁担上写字”三张图片,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借助图片,结合课文,小组同学之间说说自己了解的课文大意。 (2)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梳理课文大意: 井冈山粮食不多。 朱德同志和大家一起挑粮,大家心疼他藏起了扁担。 朱德同志在扁担上写上名字,大家不再藏他的扁担了。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自主练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读第1自然段,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先让读好的学生带读,再开火车认读: 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队伍、敌人 (1)指导学生读好生字的读音,读好“志”的卷舌音,“泽”的平舌音,“伍”与“五”同音,读好“敌”的第二声。 (2)读后交流:你知道毛泽东同志是谁吗? 预设:毛泽东同志就是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带领战士为乡亲们挖井的毛主席;也是在《八角楼上》辛勤工作的毛主席。 (3)全班交流:说说怎么记住“泽”和“志”? ①出示沼泽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泽”字有什么发现。 预设:“泽”的三点水提示这个字与水有关。 相机补充:“泽”就是指水聚集的地方。 ②引导:观察“志”字,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志”的心字底提示这个字和心里的想法有关。 相机补充:“志”是指心里的愿望、志向,“同志”就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 让学生认读词语“志气、志向、志愿”。 3.出示井冈山会师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哪两支队伍“会师”了? 小结:会师就是队伍会合的意思。 猜字谜:“五个人”。让学生说说怎么猜出来的,再认读词语“队伍、入伍”。 4.师生接读,老师读“此时,红军在……,山下不远处……”,学生读“山上、敌人”。 (1)出示“敌人”的词卡,引导学生理解意思。(预设:与“朋友”的意思相反) (2)提问:谁能用“红军在……,敌人在……”说说红军和敌人的位置? (3)出示词卡“敌人”,学生认读,说一说:“敌”和哪个字的字形相似? 出示“敌—故”让学生分别组词。 (4)让学生认读词语“敌人、敌方、敌对”。 5.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长句子的停顿。 (1)指导读好“井冈山、山上”等词语的前后鼻音。 (2)同桌互读。指导读好长句子,提示第一句话可以在“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后稍作停顿。 (3)指名同学展示朗读。师生随机点评。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引导:红军要在山上巩固根据地,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同志们是怎么做的呢?听老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自己借助拼音练读,努力做到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挑粮的原因。 (1)出示一组地名词卡“井冈山、宁冈、茅坪”,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练读,读好前后鼻音。 (2)教师几笔勾勒出井冈山,让学生根据读懂的内容试着板贴词卡,了解三地位置关系。让学生板贴后,再说说为什么这样贴? (3)小结:从井冈山到宁冈的茅坪,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山高路远,十分难走。 (4)拿出“粮食”词卡,让学生认读后,贴在“宁冈、茅坪”旁边。 简单讲解:茅坪粮食多,井冈山粮食少,所以要去那边挑粮食,这样战士们吃得饱,才能打败敌人。文中“粉碎敌人的围攻”,就是打败周围的敌人。
(5)提问:谁能利用黑板上词卡的提示,说一说战士们为什么要去挑粮。 4.体会战士们挑粮路程之远、路途之险。 (1)布置任务:读课文,圈画出表示从井冈山到茅坪路远难走的词语。 (2)讲解“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五六十里山路有多远呢?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背上粮食,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 (3)展示井冈山地势险要的图片,认读词卡“山高路陡”。 ①让学生认读“陡”字,说说怎么记住它的字形(如“加一加”的方法)。出示词语“陡坡”,让学生巩固认读。 小结:走这样的险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非常难走”。 ②指名读这句话,再全班一起读。 提示:可以强调“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这两个词,突出路途又远又危险。 5.体会战士们挑粮的热情。 (1)启发:这么远,这么难走的挑粮路,红军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呢?圈出最能表现战士们不怕困难的词语。(争) (2)交流: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不怕吃苦。) 6.指导朗读。 (1)出示朗读要求,同桌合作,一人读前两句,一人读后两句,再互换角色,把课文读流利。 (2)同桌展示,教师及时点拨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