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心得 “过日子”与“文化”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再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00:2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上午,听了鲍传友博士《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讲座。鲍博士首先从云南瓦族人的路灯、建筑、装饰品、饮食饮酒、以黑为美、摸你黑节日等生活点滴入手,深入浅出地引导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文化的要素和结构,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谈了如何建设学校文化,让我们更加理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

鲍博士从梁漱溟“文化就是一个社会过日子的方式”这一概念生发出了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里师生过文明日子的方式。将高大上的“文化”这一概念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过日子”之间的链接、类比,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见大。

过日子是常态的——学校文化是需要长期积淀形成的。鲍博士在讲座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督导室要到你们学校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估,作为学校管理者,你们会做哪些迎评准备?”“如果学校文化建设做的好,无需准备;如果做地不好,费再大力气也准备不出来。”过日子就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有什么可准备地呢?你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都是文化的体现,这是一天两天能准备出来的吗?

日子是学生过的——学校文化是为学生而建的。鲍博士播放了他去一所小学督导时录的一段视频:一个学生在古筝教室门口为督导组介绍学校的古筝社团。这个学生准备得非常充分,把老师写的解说词非常流利准确地背了一遍,还适时加有态势语言,俨然像领导讲话。鲍博士毫不客气地把这种现象叫做中国教育的“表演现象”,指出了不少人面对这种现象已经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了。呼吁教育要解放儿童,还儿童应该有的真实的、自然的状态。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体,所有的学校文化是为学生而建的,是基于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喜欢的、为学生所用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才是有价值的学校文化,否则就是无意义的。

课堂是学生过日子的主要方式——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生的学校生活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反应和表现学校文化的核心。同时,课堂文化的建设依托于学校文化,体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过有信仰的日子——学校文化要素的核心是教育信仰。人的行为是受信仰支配的。信则有,不信则无,即为信仰。有信仰的人,会对自己所作的事情心存敬畏;有信仰的人,不怨天尤人,而是善于自我反思,,从自身找原因,从改变自身做起;有信仰的人,会坚守,会不畏困难,具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崇高追求。教育信仰,理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着力点。教育信仰,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理念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具有时代性,反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学校的文化理念可以通过办学使命、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和校训四个要素来表达,每个要素一句话,四句话要做到完整性、简洁性、独特性和一致性。

学校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0: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