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建议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基于这样的理念指导,我尝试挖掘身边的资源——自然界中孩子们熟悉的、喜爱的“蒲公英”,让孩子在欣赏蒲公英的美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执教小班美术活动——《蒲公英》后,我对活动进行了反思与梳理,反思如下:
一、选材源于自然,艺术感受生活化
《指南》教育建议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蒲公英是幼儿身边常见、常玩的自然物,不仅能玩,还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现在又正处春季,正是蒲公英开放的季节。我们还地处山区,山上有很多的野菜、野花等。本次活动通过挖掘孩子身边的这一自然资源,通过欣赏活动让孩子感受艺术的生活化,寻找生活中美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海绵拓印作画这个载体,让幼儿自主、大胆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从而使生活艺术化。
二、材料的有效投放,激发孩子自主表达
《指南》在教育建议中也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或物品以支持幼儿进行艺术活动,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与创造。”
本次活动中开始环节,我出示了一颗真实的蒲公英,并让孩子来吹风,使蒲公英吹散,孩子们特别兴奋,一下就引起了了孩子的兴趣。绘画时,我投放了蓝色卡纸,能引发孩子表现美的意愿;幼儿以前曾用过的海绵刷,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大型展板的幼儿作品展示,让孩子体验到成功乐趣的同时,也欣赏到集体创作出的大片蒲公英的美。恰当的活动材料充分满足幼儿自主表达、表现自我感受的需求,让美术活动更加有效。
三、问题构建评价桥梁,促使评价的有效性
在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以幼儿为本,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主,鼓励幼儿自信展示、大胆评价。在本次活动结束前的欣赏、评价环节,我首先做的是:展示全体幼儿的作品,给孩子们欣赏的时间,作品的展示给与孩子们极大的自信,为后面的积极评价做铺垫。评价时以谈话的形式进行集体评价,通过问题构建起评价的桥梁,具体地对作品进行介绍与评价,促使评价的有效性。评价时,我更关注的是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自信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的提高。
不足:
任何一节活动都会有不尽人意之处,本节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孩子的作品排列较为拥挤,看起来不太美观。有些孩子蒲公英的花梗四面八方画的都有。当然原因还是在我,在让孩子看蒲公英的PPT时,我讲解的可能还不够细致。
今后,我还将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不断追随幼儿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不断挖掘艺术的独特形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让幼儿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