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9-25 14:53:29
|
只看该作者
《凡卡》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2、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主,通过学习凡卡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教学重难点:
以朗读指导为主,通过学习凡卡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课件:《二泉映月》曲子,凡卡图片,“莫斯科”风光图片,重点句子。
一、激情引入
听着你们动听的歌声,看着你们甜甜的笑容,老师由衷的感到你们是多么的幸福。此时此刻,我的心仍然沉浸在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沉浸在小凡卡给爷爷写的信里。
二、感知信的内容
1、配乐(《二泉映月》)朗读信的内容。
2、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伤心的哭声、苦苦的乞求声)
3、凡卡在这封信里最想乞求爷爷什么呢?大声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凡卡心声的句子。
三、朗读重点语句,把握情感主线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认真读读这段话,用心听一听,这是一种怎样的乞求声?(痛苦的,伤心的,声嘶力竭的、撕心裂肺的……)
(1)生边回答老师边提示学生读上面重点句:
师:请你痛苦地读一读。
师:请你伤心地读一读。
师:请你撕心裂肺地读一读。
(2)请你们都撕心裂肺地一起替小凡卡乞求爷爷:读上面的重点句子。
2、你从哪儿听到的?(两个“带我离开这儿”)
3、如果凡卡就在你的面前,你想问他什么?(“这儿”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离开这儿?离开这儿了吗?)
四、读信的内容(第四自然段),探究“这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这儿是哪儿?你看到这儿是个什么地方?
2、学生想象他们看到的画面。
3、老师边小结边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
4、就是这样的地方,凡卡为什么还要离开呢?请自由地读一读信的第二、三、六自然段。
五、继续读信的内容(第二至六自然段),探究“为什么要离开这儿”
1、在这样一个繁华、热闹的地方,凡卡受到的是怎样的待遇呢?仔细读读课文的二至六自然,将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上——,多读一读,写下自己的体会。
2、生回答,师相机点拨:
(1)请找出凡卡挨打的内容。(出示课件)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凡卡几次挨打?
(3)他为什么挨打?值得打吗?为什么?
(4)老板是怎样打他的?
(5)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什么?(老板狠毒,凡卡可怜)你是怎么感受到的?(从老板的动作感受到的。生边说,老师一边做动作。)
(6)、再请一位同学读凡卡挨打的句子,读出老板的凶残、恶毒。
(7)二人一组对比读为什么挨打,怎样打?读出凡卡的可怜、老板的凶残
(8)面对如此凶残的老板,小凡卡怎么受得了呢?所以他只好痛苦的乞求爷爷
(出示重点句子,学生一起朗读:“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8)小凡卡在这里仅仅挨打吗?不!(挨饿)哪些语句告诉你呢?小凡卡在这里不仅成天挨打,挨饿,他还要遭受什么呢?小凡卡在这滴水成冰的寒冬打着赤脚,他怎么忍受得了呢?所以他只好伤心欲绝地乞求爷爷
(出示重点句子,学生一起朗读:“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9)他成天挨打,矮饿,挨冻,弱小的身子遭受着非人的折磨,此时的凡卡已经折磨的不像人样了,你的眼前出现了他怎样的形象呢?(10)、此时此刻,小凡卡再也受不住了,他只好再次撕心裂肺地乞求爷爷
(出示重点句子,学生一起朗读:“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了!……”)
六、凡卡终于把信写完了,他多么想完整地、动情地读给爷爷听啊!但,时间不允许,老板就要回来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读一读吗?
1、生练习朗读。2、点名配乐(二泉映月)朗读。
七、结束语:凡卡信爷爷能收到吗?他能够离开这儿过上梦想的快乐日子吗?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文章主要通过主人公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本文篇幅长,如果逐段地讲解,平均使用力量,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教学的环节冗长、拖沓,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我以前也曾经上过这篇文章,参考了多个老师的教学设计,抓住“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重新组合,找准文章的切入点,从一个“苦”字着手,感受凡卡的悲惨遭遇。效果虽然也不错,但是听了田老师的课后,真的感觉是小巫见大巫了,认识到了自己的是多么地肤浅,特别是对文本的解读是多么地粗陋。
我觉得田老师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引导学生了解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上。在这里李老师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品读,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语紧紧地揪住了你的心,把它画出来,品一品。学生就能抓住动词:拖、揍、揪、戳、捞……通过品这些重点词,学生就品出了老板的残忍,品出了凡卡在城里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品出了凡卡悲惨的命运,对凡卡的生活遭遇感同身受,对他的同情油然而生,读起来也就声情并茂了。品词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词语,体会了课文的情感,并且做到了感情朗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田老师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之一就是对文本的再创造——用诗的语言解读《凡卡》。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而这节课真正体现李老师的文化底蕴,彰显了田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田老师清楚地认识到小说的意图不仅想表现小凡卡的悲惨生活,还想表现出小凡卡的童稚心灵和对幸福的向往。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文章的灵魂。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凡卡命运的悲惨时,展示了这样一个环节:结合凡卡的生活和自己的感受填写一首小诗并进行交流。
在鞋匠的家里。
他忍受_________,
他忍受_________,
他忍受_________,
但他仅仅只有九岁。
热闹的莫斯科,有那么多人,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华的莫斯科,有那么多东西,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这_________的圣诞节前夜,
我听见——
他伤心地叹了口气。
通过此环节地训练,学生的感悟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
更为精彩的是阅读凡卡的回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内心世界。老师让学生默读凡卡回忆的内容,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快乐。老师抓住描写乡下景色的一段话,让学生感受作者诗一样的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