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李芳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67—68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是学生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又一次飞跃。真正建立起“分数”这个概念的过程一个慢过程,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分水果”这个情境,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一半”,根据学生以往对“一半”的生活经验过渡到用1/2表示,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理解在方格纸上涂出图形的1/2,不同的学生涂出相同(不同)图形的1/2不同,经历对比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第三个问题是用折纸涂色的方法表示更多的分数,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得到更多分数,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第四个问题是认识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更加系统的了解分数。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思考。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
学习难点: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纸若干。
学生准备:1张圆形纸、1张正方形纸、1张长方形纸、1支铅笔,1把尺子,1块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微课片段,播放微课后提问:
4个橘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2)
2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1)
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一半)
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就会大胆的去想,认真地思考。教师播放微课中情境分物的微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投入新知识学习中。】
二、混合学习,理解新知
1.认识一半,引入分数
同学们,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动手试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表示的方法。
(学生可能存在不平均分的情况,这里一定要强调平均分。)
刚刚,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了一半,仔细观察这些表示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半。
其实“一半”在数学中也有自己的表示方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微课片段。
观看微课后,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1/2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让学生在知道“一半”的基础上,与原认知的碰撞,把不同的方法进行梳理,经历逐渐统一的过程,再借助微课的演示,较为形象的明确1/2这个分数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学生动手与直观演示相结合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谁能表示出它的1/2呢?
学生展示
2.动手操作,理解1/2
现在,老师这里有5个图形,你能找到他们的1/2吗? 快动手试一试吧。
(1)学生独立涂一涂,老师巡视。
(2)展示分享。
教师呈现如下两幅图:
为什么他们涂色的部分不一样,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因为都是把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涂色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我们来回顾一下视频中分苹果的情境,每人分得多少?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回答)
你能找到生活中的1/2吗?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以我让学生在不同作品的对比中发展推理能力,在比较与思考中,感受同样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涂法来表示1/2,得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也都可以涂出它的1/2。】
3.折一折,涂一涂
同学们对1/2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分数还有很多。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3)学生展示分享。
你得到了哪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自己的分数,淘气和笑笑也得到了几个分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微课片段。
追问:奇思是怎样得到4/5的呢?
小结:1/4,1/8,4/5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四基”,其中“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所以,我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中,不仅积累了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加深对分数初步认识的理解。】
4.认一认,画一画
你认识这些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谁来讲一讲。
(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2是分母,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分数线上面的1是分子,表示这样的1份。)
同学们,学习了分数,你能自己想一个分数并画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操作并展示。
【设计意图: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的概念、规律认知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我设计“画一画”这个活动让学生先想到一个分数,并画出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1/2吗?
2.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1/3。
四、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同学们可以课下找找生活中的分数并和自己爸爸妈
妈说一说。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李芳芳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67—68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是学生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又一次飞跃。真正建立起“分数”这个概念的过程一个慢过程,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分水果”这个情境,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一半”,根据学生以往对“一半”的生活经验过渡到用1/2表示,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理解在方格纸上涂出图形的1/2,不同的学生涂出相同(不同)图形的1/2不同,经历对比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第三个问题是用折纸涂色的方法表示更多的分数,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得到更多分数,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第四个问题是认识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思考。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纸若干。
学生准备:1张圆形纸、1张正方形纸、1张长方形纸、1支铅笔,1把尺子,1块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微课片段,播放微课中暂停提问:
4个橘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2)
2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1)
像这样分得一样多是平均分。
刚才我们用平均分解决了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继续来“分一分”。(板书课题)
我们继续看。(播放微课)
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一半)
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就会大胆的去想,认真地思考。教师播放微课中情境分物的微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投入新知的学习中。】
二、混合学习,理解新知
1.认识一半,引入分数
同学们,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动手试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表示的方法。
(学生可能存在不平均分的情况,这里一定要强调平均分。)
刚刚,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了一半,仔细观察这些表示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半。
其实“一半”在数学中也有自己的表示方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微课片段。
观看微课后,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1/2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让学生在知道“一半”的基础上,与原认知的碰撞,把不同的方法进行梳理,经历逐渐统一的过程,再借助微课的演示,较为形象的明确1/2这个分数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学生动手与直观演示相结合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谁能表示出它的1/2呢?
学生展示
老师这里也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把它撕开(教师随意撕开一张长方形纸,一份大,一份小),举起一份,问这一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1/2吗?(不是,因为没有被平均分成两份,不能用1/2来表示)
2.动手操作,理解1/2
现在,老师这里有5个图形,你能找到他们的1/2吗? 快动手试一试吧。
(1)学生独立涂一涂,老师巡视。
(2)展示分享。
展示:
为什么他们涂色的部分不一样,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因为都是把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涂色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我们来回顾一下视频中分苹果的情境,每人分得多少?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回答)
你能找到生活中的1/2吗?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以我让学生在不同作品的对比中发展推理能力,在比较与思考中,感受同样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涂法来表示1/2,得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也都可以涂出它的1/2。】
3.折一折,涂一涂
同学们对1/2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分数还有很多。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3)学生展示分享。
你得到了哪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自己的分数,淘气和笑笑也得到了几个分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微课片段。
追问:奇思是怎样得到4/5的呢?
小结:1/4,1/8,4/5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四基”,其中“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所以,我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中,不仅积累了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加深对分数初步认识的理解。】
4.认一认,画一画
你认识这些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谁来讲一讲。
(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2是分母,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分数线上面的1是分子,表示这样的1份。)
同学们,学习了分数,你能自己想一个分数并画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操作并展示。
【设计意图: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的概念、规律认知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我设计“画一画”这个活动,让学生先想到一个分数,并画出来,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1/2吗?
2.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1/3。
四、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同学们可以课下找找生活中的分数并和自己爸爸妈
妈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