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教研本身就促使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和教师一起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真正的成长不仅仅在于岗前培训,也不仅仅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脱产培训,而应当立足教学实践,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其主要途径有:
(一)以“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促教师成长。
即围绕课题开展教学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接受校本培训的“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培训模式”,将这种培训模式向“以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为主要任务”,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自觉行为”转变。除了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外,教师必须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倦怠,体会教研的乐趣和价值。
(二)以课例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学习—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提供教研的课例不是优秀课堂教学行为的展示,也不是优质课观摩,而是课前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进行反思、交流。校本教研的全部过程就是为了真实地体现与展示上课教师这个特定对象教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使全体参与者都能获得对于有效教学及其意义的理解,使教师专业水平获得提升。
(三)实现“全天候课堂开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一种“对话文化”。开展对话可以以“沙龙”的形式:自由漫谈、民主开放,但不散漫,主持者确定研讨主题,记录者将研讨主题的背景、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及效果记录下来。评课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说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允许对课堂持不同看法,求同存异。倡导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故事”的写作,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