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六课,本课的核心主题是:从食物的浪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浪费食物的现象,了解浪费的严重危害,认识到厉行节约的必要性,将勤俭节约内化为自身基本品质,外化为自觉行动。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餐桌上的浪费”,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本课时承接上一个话题“餐桌上的浪费”,由食物浪费扩展到学生生活中的其他浪费,旨在引导学生调查身边浪费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背后的错误观念,最终形成反对浪费的共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绿色环保意识,但是对于如何把勤俭节约的意识付诸行动还有待加强,食物浪费、文具浪费、水电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已具备基本的调查探究能力的四年级学生,可将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与课本内容相结合,通过合作学习,提出减少浪费的合理化建议。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
2.辨析导致浪费行为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提高节约节俭意识,能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教学重点:“探究其他浪费现象,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浪费的危害”。
教学难点:“提高节约节俭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能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从校园回顾浪费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调查和深入探究浪费现象,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很多浪费行为是由于错误的想法导致的,所以要自我反思,纠正错误的消费观,进一步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活动一:反思浪费行为
1.发现校园中“潜伏”的浪费
回顾上一节课的话题,出示课本第49页中两幅插图,提问:在校园中浪费现象,你还见过哪些?鼓励学生说出校园中的浪费行为。
根据回答出示校园中的浪费行为:电的浪费、纸张的浪费、塑料袋的浪费。
2.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
接着播放“文具的浪费”音频,提问:你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引导学生意识到身边还“潜伏”着各种浪费,因其频繁、细微,故不易被人察觉。
3.关注生活中的浪费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浪费现象。在学生列举了生活中其他的浪费行为后,教师补充,结合图片列举家中电的浪费、水的浪费、纸的浪费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校园浪费现象,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浪费行为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由食物浪费转向生活中其他浪费。提问旨在激发学生正视和反思自己身上那些习惯性的、细微的浪费行为。
活动二:调查浪费现象
1.浪费现象小调查
在学生意识到自己身边存在各种浪费行为后,教师布置调查任务:选取某一方面的浪费行为,讨论这种现象的危害和形成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完成调查报告。
2.调查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的“小贴士”,掌握调查方法。
3.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巡堂引导学生尽量关注不同领域的浪费现象,如水、电、衣物等。小组将调查报告展示在屏幕上,小组成员进行讲解。
3.阅读“相关链接”。出示课本第50页“相关链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浪费虽然看起来很细小,但日积月累,浪费也是非常惊人的。
4.探究浪费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浪费行为呢?出示课本第51页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浪费行为都是人们错误的想法导致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错误观念,如面子观、从众观、自私观、逃避观。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对某一方面的浪费行为进行深入探究,初步意识到浪费的危害,再阅读“相关链接”,加深对浪费危害的认识。
活动三:我来帮帮他
1.哪些观念造成了浪费?
在学生了解了浪费所带来的危害后,课件出示动画《我来帮帮他》:
①场景一:在饭店吃完饭后,爸爸说:“不用打包,浪费点没关系,太节俭了别人会笑我的。”
②场景二:理发店的阿姨给顾客洗头时没有及时关热水,她说:“我一个人节约有什么用,这样的人多着呢!”
③场景三:弟弟把还没用完的作业本丢进了垃圾桶,他说:“不浪费是大人的事情,和小孩子没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进行表演。讨论:这些说法错在哪里?如何让他们改正错误观念?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纠正错误观念,避免浪费行为。
2.勤俭节约是美德
让学生阅读和补充课本第51页的名言、警句、谚语,引导他们认识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结合“活动园”,引导学生以“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为主题,设计宣传画或宣传标语。
3.总结提升
在学生完成了宣传画或宣传标语的设计后,教师及时总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消费都是可以避免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勤俭节约,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明辨浪费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从心理、价值导向、社会责任等层面认清和纠正种种错误思想,引导他们继承和弘扬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将“反对浪费,提倡节俭”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