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家乡慈溪,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汤圆。
慈溪的汤圆不太一样,它们那滚圆的雪白“身子”后面,总是拖着一条细细的“尾巴”。汤圆一般是芝麻馅的,有些比弹珠还小的小汤圆通常无馅,但它们让汤里那淡淡的桂花香更加突出,香香甜甜,与大汤圆比毫不逊色。
在元宵节的晚上,大人下班,孩子放学,元宵节的主角——汤圆,自然在这一天中难得的团圆之际登场。
大碗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汤圆看上都是那么诱人。用勺子去舀汤圆,它们有时还会调皮地逗弄人们,躲到一边去。轻咬汤圆,就能尝到Q弹软糯的皮。更令人惊喜的是那缓缓流出的馅。馅儿流到人的嘴里、勺子里,温暖的感觉一直流到心里,即使烫到嘴也让人欲罢不能。将一碗汤圆咽下后,胃总会指挥嘴巴打一个满足的饱嗝,令人心情舒畅。
慈溪汤圆的“身子”,象征着团圆;可是,那半长不短的“尾巴”又象征什么呢?或许,能与家人朝夕相处的人们认为“尾巴”是长的,寓意团圆的日子会永远延续;而身在异乡的游子却认为“尾巴”是短的,寓意自己离团圆之期已经不远。
总之,不论如何,汤圆永远是闪耀的、装了一肚子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