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诗文存在异文是正常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02:4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异文”,就是相同的内容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中呈现出的不同文字面貌。

  异文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一些年代久远的文献甚至经过了书写载体和文字系统的变迁,而后世的传抄刻印,难免有鲁鱼亥豕之讹,其中有无心之误,也有无知妄改,甚至还存在有意篡改。一般来说,一部古书也好,单篇的诗文也好,流传的年代越长,传播的范围越大,抄写刻印的次数越多,异文的情况也就越复杂。

  比如前面提到的几句诗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末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李太白文集》、日本静嘉堂藏宋刻本《李太白文集》 等作 “随君直到夜郎西”,而元刻本《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删补)和清代以来影响极大的王琦辑注本《李太白全集》等作“随风直到夜郎西”;《卖炭翁》的倒数第二句,《四部丛刊》影印日本元和四年(1618,相当于我国万历四十六年)那波道园活字本《白氏长庆集》作“半匹红绡一丈绫”,而宋绍兴刻本《白氏长庆集》作“半匹红纱一丈绫”;“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本《礼记》、《四部丛刊》影宋本《礼记》等作“使子路问之”,而唐石经《礼记》、宋监本《礼记》等作“使子贡问之”。

  

  以上所举还仅仅是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的情况。有时同一篇诗文也会见于不同的书。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除了见于李白的别集,又见于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和宋祝穆《方舆胜览》(在此二书中均作“随君”);《卖炭翁》除了见于《白氏长庆集》,又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作“红纱”);“苛政猛于虎”的故事除了见于《礼记》,又见于《论衡》《孔子家语》《艺文类聚》《群书治要》等(以上各书中均作“子贡”),最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凡三见于《太平御览》,一处作“子路”(卷五百四十八),两处作“子贡”(卷四百八十七、卷八百九十一)。

  此外像贾谊 《过秦论》 既见于《新书》又见于《史记》还见于《文选》,司马迁《报任安书》既见于《汉书》又见于《文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既见于《贞观政要》又见于《旧唐书》还见于《文苑英华》,王勃《滕王阁序》既见于《王子安集》又见于《文苑英华》,文字大都会有一些差异。

  如《滕王阁序》开篇一句,《王子安集》作“南昌故郡”,《文苑英华》作“豫章故郡”。有时文字的差异甚至会影响断句,如《报任安书》中有“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此据《文选》),《汉书》无“陋”字,则只能断为“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意思也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古诗文存在异文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有的师生发现教材中的古诗文文本和自己在其他书中或网上看到的不一致,就会来信来电询问是不是教材弄错了。其实了解了异文的有关知识,就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异文在文献学的意义上确有正误之分,至少有可靠不可靠之别;但在文学欣赏意义上的优劣则是另一回事。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在从宋至清的各种版本的李白别集中均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而广为人们熟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早见于明代李攀龙编《唐诗选》。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前者远比后者可靠;但后者的流行程度远高于前者,亦非全无道理。葛兆光先生就认为“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的版本“不如现在通行的好,因为两次出现的‘明月’并不显得迭出而显出回环,而省去的那个‘看’字却避免了与‘望’字的重复”[1]。

  注释:

  [1]葛兆光.唐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15-11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21: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