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咏柳》,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
4.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喜爱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课件出示18)
贺知章(659~约744) 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2.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19)
咏:歌唱,赞美。咏柳,就是歌唱美柳树。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诗歌节奏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课件出示20)
大家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边读边想象柳树的姿态,仿佛柳树就在自己的眼前,轻轻的,柔柔的,那么碧绿,那么美丽,用喜爱、惊叹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21)
②学生自由读。
③集体交流。知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学生之间互相作出评价。
4.作者是怎样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再次轻声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
创设一种情境,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出示杨柳图,直观,学生马上会联想到看到过的柳树,理解变得容易。
理解诗题的意思,这样为下面学习诗歌的意思打下了基础。
划分朗读节奏,不让学生读散,而且有韵味。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释字词,明诗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左右结构,注意“女”的写法。意思是装饰,打扮。(课件出示22)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丝:最后一横要托住上半部分。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课件出示23)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课件出示24)
剪:上下结构。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课件展示剪刀,引导学生理解。
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课件出示25)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26)
预设: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2.你觉得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27)
预设: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点名读,其他学生说画面。
3.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课件出示28)
示例:将小草剪得像绿色的地毯;将枫树的叶子剪得像手掌……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本诗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课件出示29)
﹝引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来感情朗读,使之做到与文本的真诚交流,从而达到感情升华。﹞
先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不好理解的词语,扫除了理解中的障碍,对理解整句诗有很大的帮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结合图片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由诗句联想生活中的画面,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因为“语文即生活”。
赏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将春风比喻成剪刀,非常贴切而生动。这个比喻并不直观,单独让学生来理解,突破了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对诗歌进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横纵观,拓视野
课堂小结: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教师布置作业:(课件出示30、31)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意。
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课外背诵几首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拓展了学生学习内容。
板书
内容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 赞美柳树-赞美春天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bì lǜ huà zhuānɡ jiǎn dāo
( ) ( ) ( )
2.解释下列词语或诗句。
妆: 一树: 绦:
裁: 似: 万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3.填空。
(1)这是一首________诗,通过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________。
(2)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________的,整首诗通过________,进而________,讴歌春的________。
(3)贺知章字________,晚年自号________,________族,________朝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4.背诵课文两首诗,做下面题目。
(1)比一比,再组词。
碧( ) 垂( ) 裁( ) 似( ) 诗( ) 村( )
壁( ) 睡( ) 栽( ) 以( ) 待( ) 树( )
(2)填空。这两首诗都是写 季节的景物,第一首诗既写了景物,还写了
,表现了儿童的 ;第二首诗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赞美了春天伟大的创造力。( )
②《村居》中“醉”是说诗人喝醉了酒看到的景象。( )
③这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 )
【答案】
1. 碧绿 化妆 剪刀
2. 妆:化妆。一树:满树。绦:用丝编成的绳带,本文中指像丝绦般的柳丝。裁:裁剪。似:像。万条:指很多条。来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3.(1)咏物 赞美柳树 春天 无限热爱。(2)柳树 赞美柳树 赞美春天 无限创造力 (3)季真 四明狂客 汉 唐
4.(1) 碧玉 垂下 裁剪 相似 古诗 村子
墙壁 睡觉 栽树 以后 等待 树木
(2)春 人 天真活泼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①√ ②× ③×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在上课前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