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
从教七年,总是会遇到学生拿别人的物品甚至是金钱的现象。发现之后,我总会问,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呢?孩子们给我的回答,往往是“我想买玩具……”“觉得他那支笔很好看……”“我看到他拿钱了,就趁他不注意……”问题是,据我所知,班上没有哪个同学身处物资匮乏的家庭环境,甚至,爱拿别人东西的孩子自己每天都有零用钱。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如果我们根据现象对孩子进行道德规范的批评教育,很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这些孩子很清楚这一条规范。面对各方面都在成长着的孩子们,我们除了思考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想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在这个现象的背后还能看到了什么?也许是因为这个孩子的成绩太差了,在一个二胎家庭自己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他特别渴望与老师、与同学们建立联结,得到老师的关爱,获得同学们的信任,从与同学们的游戏互动中获得快乐……可是这个孩子在教室的表现往往是,总是跟自己的同桌说话,导致老师不得不批评他;总是拿别人的钢笔,尽管自己一笔袋的笔;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明明想跟同学们开个玩笑,但是把握不好分寸,造成许多误会……这些在学校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背后却是家庭教育在这一方面的缺失。那么孩子来到学校,希望老师看到这背后的心理层面的原因,教会孩子去面对、去处理他困住他手脚的问题;即使以老师的一己之力无力改变许多,也要给孩子爱,让他放松,也许就解决了。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在接班之前我得知这个孩子的情况后,在学期初努力与孩子建立互相尊重和信任,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从不妄加猜测,这样接班后他只在第一学期出现了三次拿别人钢笔的问题,直到现在我带他的第三个学期结束了,他再无类似情况发生,并且我也相信他不会再出这样的问题。
最近我们班一个从来没有拿过别人东西(或者我没有发现)的孩子意外地拿了别人的50元钱,而且这个“聪明”的孩子试图用人证、物证来告诉我“不是他,而是他”。那天下午,小云告诉我他的50元钱不见了,虽然课堂教学很重要,但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也非常重要。于是,我用一节课展开了了调查、说教,并建议这个同学前后左右六名同学帮忙提供线索。就在这几个同学中的一个当堂说他有五十块钱,而且一早就拿了,并指名说某几个同学都知道,而且也证实了。甚至,丢钱的孩子也证实他的清白……最后,我说,每个同学都应该维护自己的道德品质,洁身自好,避免大家对你形成不好的刻板印象,认为你永远是这样的孩子。希望拿别人钱的孩子在课下悄没声儿地还回去。
果然,第四节上课,钱就找到了。在哪里找到的呢?在丢钱那个孩子后排的桌角,书包掩映的地方。同学们一看我来了,赶紧告诉我找到了,无辜的孩子手里拿着钱,懵然地说“不是我拿的,但一下课就看见在我桌子下面了。”那个自称有50元钱的孩子指着他告诉我:“是他,老师,就是他。”好一个“嫁祸于人”。可是,当着同学们的面,我只说找到就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有时候着急找一样东西的话就是怎么也找不着,可是等到你完全不想找的时候竟会神奇地出现。事后,我找了个机会告诉那个无辜的孩子,那个孩子激动却又并不兴奋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他从老师的信任中获得了鼓舞。
我又找机会对那个自作聪明的孩子说,你的小聪明老师都能看得穿,今后切记“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聪明的孩子是个单亲家庭,跟着爸爸和奶奶生活,父母双方都已组建新的家庭,对他来说,每次的扶正都需切中要害,让他自己也看清、承认自己的问题,以防他的负能量一触即发。
这一校园常见的现象,我们最想看到怎样的结果?我最想让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下,养成自我修正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