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注重课堂上进行互动式、即时性评价

人应该是在不断地激励和鞭策下获得内驱力而发展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予一声喝彩,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予评判,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就会获得发展动力。

二、使用《学生历史学习情况一览表》

传统上学生为了考试和升学,在强大的考试压力之下,学生对待初中历史学习一般不重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就会有许多不正常的表现,如不听讲、不开动脑筋、不发言、不交作业、甚至不带书,以至于我们的历史课堂往往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我尝试使用了《学生历史学习情况一览表》(见下表),从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明确告知学生并把它贴在教师业务手册上,使学生历史学习的情况一目了然。例如,每节课把带书情况统计后,把没带书的学生的姓名连同日期在相应栏目上记录下来;上课发言根据水平高低,加一定的分数,但一次不超过2分;作业没交的要在相应栏目上记上日期,扣一定的分数。下课前教师填写表格并公布,学期结束,把每个同学的分数加减下来,作为学生期末总评的依据之一。

初一( )班学生历史学习情况一览表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从带书情况看,开始时一般每节课有七八位同学不带书,而后半学期一般都能把书带齐了。从上课发言看,全班学生都积极争取发言,一学期下来,发言覆盖面达80%,发言总人次达到130多次。从作业交纳情况看,全班交作业总共4次,每次作业都能按时完成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90%。

使用《学生历史学习情况一览表》,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督促作用,它并不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依据,而是重在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当然,只有学生重视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才更容易完成历史的教学目标。

三、尝试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袋

尝试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进行记录和收集。如:历史小报、小论文等历史活动课的成果。定期把这些进行成果展示,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该项措施是受到成长记录袋的启发,实际上也是成长记录袋的学科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要求,这种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在实践中,学生在活动课上表现得热情高涨,如编辑历史小报时,在评议后,成果没有被收入档案的同学纷纷要求,再给一次机会,重做一份小报。成语故事演讲比赛结束后,没获奖的同学纷纷要求再进行一次比赛。一学期下来,档案袋里没有成果的同学屈指可数。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高涨。当然,学生成果的评议往往要得到学校一些职能部门的支持,如:德育处、团委、教务处、教研室的支持,通过盖章进行确认。笔者目前的成果档案袋只设到班级,即一个班级只有一个成果档案袋,并由教师保管。但最终是要每个学生人手一个,成果经过集体评议后,进行自我管理。

这项尝试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还是遇到一些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不能全面和系统的掌握。主要是因为虽然学生发言踊跃,但由于难以把握住要点,而又占去太多时间,教师又要及时组织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不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系统的纠正。而且学生思维一旦放开,不好一下子收回,经常一节课的时间不能完成既定任务。课堂容量较小,知识不成系统。发挥了学生的个性,但对学生的整体难以把握。

2.课堂秩序较难把握,特别是互动、即时性评价,虽然现在的课堂日益开放,但不排除部分学生浑水摸鱼,故意捣乱。所以,如何把握学生,驾驭课堂,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档案袋的使用对激励学生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一些困难。第一就是工作量太大,一个初中教师有7个班满工作量,每个班50人,就是350个学生,档案袋从成果的评议收集到收藏管理都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尽管要采取学生自己建立并管理档案袋的办法,但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档案袋,如果不加以指导和督促,经常有些学生在需要档案袋的时候,根本拿不出来。如果教师把很多精力放在档案袋工作上,无疑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二就是档案袋的存放问题。每个教师以满工作量来计算,350个档案袋放哪儿?这也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实际问题。

虽然碰到一些困难,但迄今为止,我们的过程性评价的探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知道,评价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推行一两种新的评价方式就可以大功告成的,而是要在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理念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