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带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1:5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套2020新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习、单元、期中、期末总复习题试题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小学教育部审定新编教材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帖子下面(往下拉)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期末精选卷(一)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45分)
1.给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6分)
zhòng     zhōng
(1)我们中(   )有三个人是男孩。
(2)他吃了那个食物,就中(   )毒了。
diào     tiáo
(3)这件事经过调(   )查,现在已经真相大白了。
(4)调(   )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
dá     dā
(5)爸爸答(   )应了我的要求,暑假带我去北京旅游。
(6)最难回答(   )的问题,莫过于答案很明显的问题。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yǎn  zòu           pǔ   tōng        yǒng   gǎn          chì   bǎng


    liú   lèi           zhǐ   huī           kǎn  chái         cōng  míng



3.形近字组词。(8分)
耍(   )      径(   )      铺(   )      搭(   )
要(   )     经(   )   捕(   )     塔(   )

壁(   )       饱(   )      晒(   )      未(   )
臂(   )       抱(   )      洒(   )      末(   )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的地方     的花朵     的鸟粪
的肥料          的条纹          的贝壳

5.根据意思写成语。(4分)
(1)不经过思考,随口说出。(     )
(2)兴致高,精神足。(     )
(3)沉默不说话。(     )
(4)舍不得离开。(     )
6.句子训练营。(4分)
(1)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遮得严严实实。(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白山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下雨了,我只好在家看电视。(用上“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直通车。(9分,每空1分)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我国_______代大诗人_______,诗中写到的楚江是指________。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出自________代诗人苏轼的《____________》一诗,此诗写出了杭州西湖晴天、雨中呈现出的不同风姿。
(3)《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写出了西沙群岛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________,也是一座________。
二、阅读。(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来源:Zxxk.Com]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xī qī)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cáng zàng)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sàn sǎn)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1.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3分)
2.“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描写了小兴安岭________(季节)的景色。一共写了________种动物,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2分,每空0.5分)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2分)
3.我来露一手:根据短文填空。(4分,每空0.5分)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它们的四条
腿________,跑起来很快。爪子________、________。浑身长满了________。[来源:学科网]
4.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2分)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写写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口语交际。(5分)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你知道哪些传统文化(比如茶文化、酒文化、食
文化等等),请介绍出来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1:53:04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一、1.(1)zhōng (2)zhòng (3)diào (4)tiáo (5)dā (6)dá 2.演奏 普通 勇敢 翅膀 流泪 指挥 砍柴 聪明 3.玩耍 只要 小径 经过 铺路 捕捉 搭船 塔山 墙壁 胳臂 吃饱 抱住 晒太阳 洒水 未来 末尾 4.美丽 漂亮 厚厚 充足 彩色 各种各样 5.(1)脱口而出 (2)兴致勃勃 (3)沉默不语 (4)依依不舍 6.(1)森林被密密层层的枝叶遮得严严实实。(2)长白山是个美丽的地方。(3)海滩上有贝壳。(4)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我只好在家看电视。 7.(1)唐 李白 长江 (2)宋 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 (4)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二、(一)1.xī cáng sàn 2.紫貂和黑熊必须躲进各自的洞里。 3.冬天 三 紫貂 黑熊 松鼠 
(二)1.肢 quán 保护 bēi 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尖尖的 很小 非常锋利 特别长 很短 锐利 有力 硬刺 4.(1)√ 5.不仅用硬刺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 
三、示例:我知道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我为祖国拥有如此灿烂悠久的茶文化而感到自豪。
四、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1:52:53 | 只看该作者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期末精选卷1(含答案).zip.zip (36.46 KB, 下载次数: 1244)


获取解压密码请打开微信扫描下面图片关注公众号即可自动发送
如果已关注并遗忘密码,请扫码进入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12: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