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2.学会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特征。
活动准备:
1.红色圆形,绿色三角形若干。
2.颜色标记,形状标记,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学习给图形做标记。
1.出示图形,并请幼儿分类。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宝宝和我们一起玩,看看老师手中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
(2) 教师: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帮我行吗?帮图形宝宝们分一分,找到自己的同伴,好吗?
(评析:在出示图形时,由于图形放在小筐子里,有的幼儿说看不见,从而出现陆陆续续站起来看图形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展示教具时,一定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可以根据幼儿需求,将图形放在黑板上,或将图形装在透明袋里,让图形变得可视,幼儿轻松看见。)
2. 教师出示红色圆形,归纳图形的特点。
(1)教师:看看老师手中的图形,谁能告诉我它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幼儿说出“红色的圆形”)
(2)教师:那看看这个图形宝宝,它有什么特点呢?(绿色的三角形)
(评析:教师在这一环节讲解清晰,并且将标记迁移到给班上老师和小朋友的衣服做标记,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
3. 给圆形做标记。
(1)教师:看老师这里啊有这么多标记,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来帮老师给红色的圆形做标记,好吗?应该怎么记呢?(出示事先放好的各种标记,并请一名幼儿上来做标记。)其他小朋友看看他标得对不对?红色的圆形,他标的是什么标记?(圆形标记,红色标记)
(2)谁来给绿色三角形做标记?(绿色标记,三角形标记)
(3)师:现在请出一位新朋友,这一次我想请你们自己帮它做标记,好吗?
(评析:此环节按照幼儿熟悉的图形,能由浅至深地引导幼儿给图形做标记。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学习2.学会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特征。)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形做标记
2.看标记画图形
师:看清标记,再画出相应的图形,做完后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先从对于幼儿有难度的正方形着手看标记画图形,有的幼儿无从下手。可以从幼儿熟悉的图形入手如圆形,让孩子们敢于去画图形。发现这种情况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边讲解边示范,让幼儿懂得看标记画图形的方法。)
三、活动评价。
师:请一些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么给图形做标记的?再请一些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么看标记画图形的?其他小朋友检查检查他们说的画的对不对,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差异,将幼儿不熟悉的正方形放在了“看标记画图形”活动中的第一个,导致幼儿大部分画不出正方形。并且,我的语言引导不够明晰,没有说清楚是拿彩笔直接画图形还是先画边框再涂颜色,导致活动中比较混乱。
点评:
1.本次活动通过从给图形宝宝找朋友,到认识形状、颜色标记,再到给图形做标记;最后组织幼儿“看标记画图形”,进一步巩固学习。整个活动过程清晰,教师教态亲切自然。
2.在师幼互动中,要面向全体幼儿,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要及时关注,并因材施教。
2.在科学活动中要注意的几点:
(1)幼儿数学活动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化,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力量,萌发和强化他们的兴趣。《看图形做标记》这节计算活动中,可以设计情境,这样才能打破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使幼儿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3)俗话活动好“无规则不成方圆”,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常规的支持,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常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