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2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习提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00:1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课鸦片战争

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原因:

①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经过:时间1839年6月 地点:虎门海滩  

3.虎门销烟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二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②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4.中国军民的抵抗:

军: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牺牲;

民:三元里人民抗英。

5.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

注: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

②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补充条约:

①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②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8.《南京条约》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10.鸦片战争的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③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2.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5.经过:

⑴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⑵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进而占领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⑶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注意:外国侵略者第一次进入北京)

6.英法联军的罪行:火烧圆明园

7.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856年,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8.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俄《瑷珲条约》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⑴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⑵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1.开始标志: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

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由东王节制其他诸王。这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

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标志者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没有实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5.全盛时期:北伐和西征

开始时间:1853年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概况:北伐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到全盛时期。

6.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1856年,杨秀清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后期防御:调整与改革

⑴目的:改变不利局面。

⑵措施:

①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②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8.最终失败:天京陷落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攻陷天京。——标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四.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重要文献:

1.《天朝田亩制度》

⑴颁布时间:1853年

⑵主要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⑶主要目的: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温饱”的理想社会。

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00:22:54 | 只看该作者
19

关于失败


话题: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
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我带的是指南针,找不到北极。”对方说:“怎么可能呢?南极的对面不就是北极吗?转过身就可以了。”成功和失败本是同一片旷野,它是会令你溺水的深潭,也是能为你解渴的甘泉。谁能一开始便明察秋毫,寻觅到那通往柳暗花明的小径?必得经历失败,把所有不可能的假货、貌似合理的幻想一一排除,剩下的才会是唯一的正确。当我们在生活中一次次被撞得晕头转向、头破血流的时候,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以它恒久不变的指针说着错误的方向,并提示我们:转过方向去,对面便是成功。

20

转化思维


话题:“转化思维天地宽”
在德国,有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而,他被老板解雇。正在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00:22:39 | 只看该作者
13

自信


“自我暗示实验”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的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被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取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出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这三位老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气,结果肯定非常好了。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我就是最优秀和最聪明的。

14

教育方式


话题:“呵护梦想”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
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
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像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再鼓励,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生动的就去鼓励,剩下的一切都交还给他自己——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大可能”中找到可以献身的东西,并能在造福于人类的事业中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

15

习惯的作用


习惯主宰人生
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本不是很贵重的书得以幸免。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书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书页里面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小纸片上写着: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底在于: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这个穷人于是变卖了家当,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捡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地捡到已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起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到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地将它扔到海里。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话令人深思。
【启示】我们身上那些坏的习惯,如果我们不狠下决心下大力气改掉,它们就很可能会影响我们事业的发展。

16

人生的目标


话题:“目标”
在英国伦敦,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的一条腿患上了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起路来都很困难,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壮举:19岁时,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1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他28岁这年的秋天,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
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有记者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在遗嘱中,父母列举了一些高山的名单:喜马拉雅山、乞力马扎罗山、阿尔卑斯山……
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他全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在他自杀现场,人们看到了斯尔曼留下的痛苦遗言:“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创造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壮举,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的一种信念。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
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我想,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实现人生的目标,更在于不断提升人生的目标。

17

思考的作用


“被斥责的勤奋”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
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勤奋的学生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

18

创新/智慧


话题:“一加一可以大于二”
一个犹太人如此教导儿子:“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大于2。”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而产生的大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犹太人的儿子当时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终止了休假,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一言不发,立即与政府部门签下了协议。消息传开后,纽约的许多运输公司都在偷偷发笑,他的许多同僚也认为废料回收吃力不讨好,能回收的资源价值也实在有限,这一举动实乃愚蠢之极。当这些人在看笑话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旧木料则加工成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他甚至把从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这些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卖出,且供不应求。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商业化的社会永无等式可言,当你抱怨生意难做时,也许有人正在点钞票而累得气喘吁吁。这里面的奥妙在于:你认为1加1等于2,而他则坚持1加1可以大于2。
话题:“宽容”“对待创新的态度”
十英镑的遗憾
蒸气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气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00:22:22 | 只看该作者

7

珍惜时间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
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8

热爱理想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
分析:对科学的执着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

9

治学态度


话题:“探索与追求”“勤奋与学问”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越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分析: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10

个人与集体


话题:“教育的目的”“个人与集体”
日本的“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分析: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个人就应该与整个社会融洽相处。这样全体国民才有共同的向心力,这就是日本的教育特点。

11

对待历史态度


话题:“正视历史”“勇气”“历史与现实”
勃兰特下跪和日本的无赖
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波兰牺牲了600万人,中国则是3500万人。
1970年12月7日,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他在给无名烈士墓和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献花圈时,竟当着成千上万人的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举世为之感动。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某些政治家不愿正视历史。 1995年6月,日本众议院通过的《不战决议》中,连最起码的道歉与侵略都不提,仅仅表示对所谓“可能采取了的”“类似侵略的行动”进行所谓的反省。就这样一个不合格的“决议”,在日本众议院511名议员中只有230人投赞成票;有的人甚至胡说什么所有亚洲国家都“托了这场战争的福”。这种无耻的行径值得世人警惕。
分析:面对同一段历史,德国勇于认错而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反观日本,不但没有认识自己的罪行,而且还企图篡改历史教科书,以此来掩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其结果只能是孤立于国际社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唾骂!

12

质变/量变


“秃头论证”
哲学上有“秃头论证”的理论,它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
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毫不迟疑地公认其为秃头了。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巳走到了反面。
我们的环境变化也是如此。森林正在减少,能在旷野见到零星的树木却再也见不到森林的情景即将发生;动物正在消亡,能在动物园中见到狮虎豹象却再也见不到野兽的情景悄然来临;空气、水质正在恶化,臭氧层空洞正在扩大……
也许,在21世纪20、或50、或80年代,地球人蓦然回首,才体味到生活已万事全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00:22:09 | 只看该作者

4

乐观/对生活态度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在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5

生态保护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座小学。她从丈夫与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6

社会治理/政治思路


话题:“为官与为民”“关于权力的看法”
拉纤县令何易于
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游山玩水。一日,他泛舟宜昌县时,因船大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无意间,这太守发现纤夫中有一白面书生 ,就问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时节,农夫忙甚,抽人不易,故下官也来充一名纤夫。”太守听了,羞愧难当。
何易于平日勤政爱民,穷苦百姓无钱办丧事,他拿奉银赠与;见到老弱病残等来官仓还粮,每每邀之进餐;自己的随从,不过两三人。因此,三年内把宜昌治理得“狱无系民,民不知役”。
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说,何虽“不得志与生时,必将传名于死后。”果然,《新唐书》把他作为廉吏为之立了传。
分析:做官必须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县令”像何易于一样为民“拉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00:20:57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口号(两面旗帜))

(3)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4.用表格总结五四运动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3.发展: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成立时间及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地点:上海 → 浙江嘉兴南湖

4.会议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③中心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④领导机构: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A.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B.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C.新的奋斗目标: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

6.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概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时间:1923年2月

B.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C.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镇压

D.意义: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3.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00:20:42 | 只看该作者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

⑴成立条件:

A.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B﹒组织基础:华兴会和光复会的成立。

C.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⑵成立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⑶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⑷机关刊物:《民报》

⑸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⑹性质或地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⑺作用:它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

⑴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是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前提)

“民权”是指“创立民国”(核心)

“民生”是指“平均地权”(发展)

⑵作用: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澧起义

⑴时间:1906年;

⑵地点:萍乡、浏阳、醴陵;

⑶领导人:刘道一.蔡绍南;

⑷影响: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

⑴时间:1907年;

⑵地点:安庆;

⑶领导人:徐锡麟,秋瑾

⑷结果:失败

3.广西起义

⑴时间:1907年;

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⑶结果: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4.广州起义(又叫黄花岗起义)

⑴时间:1910-1911;

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赵声;

⑶结果:起义失败,将收殓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与广州黄花岗,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将起义又叫黄花岗起义。

⑷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又称“辛亥革命”

2.地点:湖北武昌

3.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4.经过:夺取军械库,武汉三镇光复,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5.起义的直接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纷纷独立,清政府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

6.辛亥革命的意义:

⑴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终结;

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7.辛亥革命结果(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三.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⑴终结了君主专制;

⑵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制;

⑶引发社会生活巨变。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概况:

⑴时间:1912年1月1日

⑵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

⑶国旗:五色旗

⑷国都:南京

⑸纪元: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改革措施:见课本P49

3.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⑴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⑵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⑶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⑷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影响: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2.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2.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3.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准备

(1)对内政策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政策: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2.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准备: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经过: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4.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3: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