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知识专题训练 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9: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知识专题训练    阅读
   一、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片断,完成后面的习题。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笑问  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  他笑着说  好看  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他说不出来,低头玩着钮扣的时候,一个在他后面的女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去了。
1、给划“——”的几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下面的意思用“/”把这段话分成三层。
第一层,我们的赞叹声引来了孩子们。
第二层,我跟孩子们谈论海棠花。
第三层,孩子们跑出门去了。
3、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围聚”的意思,再造句。
(1)“围聚”的意思是:
(2)围聚——
二、阅读《春》(节选),完成后面习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照样子,摘录词语。
甜味儿            
繁花嫩叶            
2、摘录句子。从文中中找出比喻句、拟人句各一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
拟人句:
3、选择代表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应和”这个词正确的读音应该是(    )。
①yìng hé  ②yìng hè  ③yīng hè
(2)“……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宛转”的意思是(    )。
①(说话)温和而曲折     ②(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3)“吹面不寒扬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中引号里的部分是(    )
①对话  ②格言  ③古诗
(4)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①花上/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②花下成各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读节选第1段,想想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       ”划出作者联想的部分。
三、阅读《凡卡》(片断),完成后面作业。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      的感情。
A、亲热    B、蔑视    C、仇视    D、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
A、从水里取东西  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
A、派(出去)  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  D、安排、照料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
A、“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C、“只好摇那个摇篮。”
D、“我再也受不住了。”
5、简答。
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20: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