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走向田野的教育》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2:2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整理书柜时,《走向田野的教育》跳入我眼中。这本书是自己获奖的奖品,具体什么活动获奖记不清了,喜获书时读了一部分,但没有读完。如今拿起再读时,吸引、感动并温暖了我,大概是自己现在正在长风柘山小学支教的原因,有共鸣。在这本书中,吴福雷老师用细腻的文笔,诗意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详细地记录了他在乡村支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乡村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

一、追逐梦想

    梦想从小处说是一个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从大处说是对理想的追求。它是飘渺的,虚幻的,又是一种唯美的真实的存在状态,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也正是因为它的难以实现,它才越发显得神秘。有梦想的人因为拖着梦想心甘情愿地付出而快乐。正如吴福雷在书   中所言“因为有梦想,所以艰苦也会变成甜蜜的痛。”

    从城市来到农村支教,奔波于繁华与乡村之间,一般人会感到苦不堪言。但是作者以苦为乐,以支教为乐。路途遥远,他可以在路上思考,顺便梳理要上的新课;车子晚点,他搭乘摩托车,写下了日记:“享受春天,享受‘无所谓’。”没有车子,他可以步行数十里,与孩子们一起行走,他说是“与幸福同行”。如果没有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怎么会有这种以苦为乐的体验?来柘山小学支教4个月了,我深深地明白并体会到,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的学校,都要追逐心里的梦想!

二、勤于思考

支教如果仅仅是奔赴乡村埋头苦教,对于推动乡村的教育发展是有限的。因为支教不是为了惠及几十个学生,而是要传播一种理念,传递一种思想,使大多数的老师受益,学生受益。那么怎样把教育的理念带到孩子们身边,让孩子在高品质的教育中享受语文,让老师们在充满个性与智慧的教学活动中享受教育的快乐?作者用他的笔记录下了他对农村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当风雨来袭时,他想到了教育的明天。也就是学校的明天,教师的明天,孩子的明天,于是有了《大雨中的思考》;当行走在田间地头时,他想到了要组成一个“蒲公英”教育志愿团,希望一群又一群的志愿者像蒲公英一样飞到农村与薄弱学校,用热情和智慧去改变、去影响、去创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肩负的不仅是教学,还有学习创新的使命!要在学习中努力,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运用所学习的新的理念。

三、勇于实践

一个人的梦想再完美,如果不付诸行动,梦想往往就变成了空想。把学得的理论运用在课堂上,把思考的结果付诸在行动上,把体验的感悟进行收集整理上升提炼,才能真正的变成教学研究。在生活中记录着,反思着,提高着,实践着……正如他在文中所说:“教学必须要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提炼,有所记载,方可于专业发展及工作发展工作推进有所裨益。”于是他写下了《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表演》,《娱乐节目对于作文评价的启示》,《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他从城市来到农村能指教,通过调查,记录,研究,分析当代农村的教育问题,提出解决设想,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贴着地面行走的魅力。来柘山小学支教,我虽勤于动笔,以“支教点点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支教生活,但和吴老师比起来相差甚远,再接再厉。

四、完美蜕变

    或许正因为他对梦想的坚持,对信念的执着,对语文教学的痴迷与热爱。他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本《走向田野的教育》。42篇田野日记是记录,24篇田野反思和8篇田野观察是研究。增添了一大笔精神财富的同时个人的职业也得以发展,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再到教科所的专家。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上耀眼的光环,但更重要的是境界的提升,思想的升华,成为一个用内心体察细微生活的“醒着”的人。

   “我们无法决定孩子们的未来,但我们可以影响他们的未来,甚至于托起他们的未来,这些天使在我们手中放飞,他们是带着沉重的翅膀度过灰色的人生,还是插上隐形的翅膀自由、健康、幸福地翱翔,这全在于我们的心。当我们的爱足够充分,足够智慧,足够理性,也足够彻底的时候,他们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晴空。”日记的最后,吴老师如是说。我永远无法达到吴老师的高度,可是我,也可以拥着梦想、带着信念,行走在路上,看着每一朵花的盛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07: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